近些年,在各种展会及发布会上,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AI落地成为安防行业内大大小小各类企业的狂欢。小到执法记录仪、警务通,大到智能门禁、出入口控制系统,只要嵌入“人脸识别”的模块就推上了“AI赋能”舞台。
然而“大红大紫”的人脸识别正在遭遇新的应用困境与难题: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缺乏亮点;疫情佩戴口罩,识别精度下降;信息泄露时有发生,强制应用频受质疑;……
从安防的本质来看,实现身份认证与识别,不只是人脸识别这一条路。以复杂场景下远距离非受控身份识别技术为基础,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银河水滴研发的远距离步态识别技术正在成为AI+安防下个突破技术。
步态识别技术再度刷新历史记录
作为身份认证与识别的重要技术,生物特征识别中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已经是目前市场上实现落地应用的重点技术。
“然而,这几类生物识别技术都存在一些缺点,需要近距离的对识别特征进行采集,同时还受到诸如附着物等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佩戴口罩的原因,人脸识别相关设备精度就有所下降,甚至不能使用。”据银河水滴创始人兼CEO黄永祯介绍。
面对这种局限,以步态识别为代表体态识别以难隐藏性、非接触性和非侵入性等特点从众多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一匹“黑马”。
步态识别通过身体体型和行走姿态来识别目标的身份,是一种颇为复杂的行为特征,体态识别技术不需要人为配合,能够适应更为普遍的应用场景,特别适合用来进行远距离身份识别。
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家企业识别精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其中今年8月底CASIA-B步态数据集历史记录再次被银河水滴步态识别技术各项关键指标刷新,在正常、带包、穿大衣不同的检索环境下,Rank1准确率分别达98.231%、95.802%、91.364%,均创历史新高,持续保持领先水平。
黄永祯介绍,银河水滴创始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20多年的技术积累,经过四代博士二十年磨一剑的不断努力,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步态识别技术。同时在技术实力继续引领行业的,银河水滴步态识别技术实战能力也得到了有效证明,步态识别相关产品已经开始规模化部署。
克服技术难题,多款产品及方案落地应用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最大的难点在于落地应用,包括产品化以及工程化。目前,步态识别在实验室中的识别精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继续“刷榜”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黄永祯表示,实战场景与实验室场景下的有着天壤之别,实战场景的视频质量有多重干扰因素,如像素、光照、距离、复杂背景、人物遮挡等,且实战环境中的数据对比量可达千万人次。
“步态识别技术难题在于这种需要表达的形体特征和变化规律特征会受到跨视角变化、着装变化、附带物变化,画面质量等的影响,如何克服这些影响形成稳定的特征表达是需要企业克服的。”黄永祯介绍,另外在落地应用时,步态识别需要随机采样大量的时序步态数据进行模型学习,建步态库,然后根据步态数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值得强调的是,银河水滴成功克服了实战应用中的诸多难题,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步态检索智能一体机“水滴神鉴”,步态识别、检索与追踪系统“水滴慧眼”,步态抓拍盒子,步态人脸抓拍机,WATRIXBOX等。
其中步态检索智能一体机–水滴神鉴以步态信息检索嫌疑人,一小时视频,水滴神鉴最快可在1分钟内检索完毕,大大改变了此前人工办案的现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步态识别技术比普通的办案人员更加“火眼金睛”,识人的效率和准确度更高。
另外,银河水滴还专门推出步态数据库建设方案,可按照不同需求,量身打造完整、快速、优质的步态数据库建设方案。可完成对目标对象步态数据的规范化采集和存储管理,可同目前已经建成的人脸库、指纹库协同工作,从而在公共安全领域形成多特征、全体态的身份识别体系。
赋能行业 以实战推动产品技术落地
无论是技术变革还是产品创新,最终产品或者技术的行业化落地应用是最终目的,也是企业实现技术变现的途径。
目前随着技术积累及硬件不断丰富,在安防行业开始由最初关注公安单个领域,向拓展公共安全更多行业智能化升级迈进,而这个过程以梳理行业化应用、打造落地方案的整合“软实力”最为关键。
依托自身丰厚的AI技术积累、丰富的硬件设备以及强大的平台实力,银河水滴步态识别技术已经实现在公共安全领域规模化落地应用,并在实战中取得丰硕成果,领先行业中其他企业不止半个身位。
据黄永祯介绍,今年8月份,银河水步态识别系统协助广州黄埔警方成功侦破一起80万元的盗窃案。警方通过使用银河水滴步态识别等技术,反复甄别、比对、核查,专案组在案发10小时后,就锁定了一名有多次盗窃前科的男子石某(27岁)有重大作案嫌疑。
另外,在武汉黄陂区等地警方借助银河水滴步态识别等技术接连侦破溺水死亡、入室盗窃等多起案件。
公共安全作为特殊行业,需要企业从实战需求中摸索,用最新的AI技术革新原有技术,赋能硬件设备,整合行业解决方案,进而推进行业智能化的落地。
银河水滴正是遵循这一基本的演进模式,从怀揣自研技术,到方案落地,再到实战应用,进而用实战反哺技术创新,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自立于公共安全领域智能化升级进程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7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