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角落的一方天地:公益创业

在历史长河中,生命自有其法,而商业也自有其法。在中国创业1.0时代,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萧条,商业模式落后且不成熟,90%创业者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但随着互联网崛起,在以BAT为代表的商业势力主导中国经济发展动向后,所有的商业演化变得像流水一样,最开始冲掉最大的障碍物,然后淹没和填满每一个细节,市场相继出现大量成熟的投资,也有相对完善的支持体系,此时中国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变了。

如今只有那些能够做出改变,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创业模式才有机会在巨头势力的壁垒中破土而出,这种前提让更多的创业者们为了改变和价值去创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的注意力还是更多地集中在商业创业领域,很多人遗忘了还有这样一个创业形态值得社会投注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公益创业。

公益和商业化运作并不冲突,公益创业在等待一个时机

其实,2017年发生了很多起商业企业组织的公益事件,比如“99公益日”期间的“一元买画”为自闭症儿童筹款项目,虽然其一度成为媒体和大众舆论的焦点,但是这不影响腾讯慈善和社会对他们的帮助,从本质来看,这是属于一种组织对于公益事业的贡献。

当然,一些像网易京东等企业正在运用商业化的模式去扶贫,包括网易公益频道已经是中国最大公益性网络媒体及公益活动合作平台,而京东创建跑步鸡模式帮助农民养殖销售,也达到了精准扶贫的效应,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商业化和公益其实并不冲突,反而从这些资金募集、善款使用到后续的效果追踪上我们看到,高度成熟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公益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得社会公益不再只是贩卖同情和吆喝。

然而,在这种现象下,我们还需要看到中国公益的另一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万人中拥有社会组织5个左右,而德国是133.3个,美国是67.8个,日本是38.5个,差距相当明显。即在巨头们及许多商业企业做了扶贫的项目后,仍然有如此大的空间没有被填满,我国底层贫困根基仍然大幅存在,这恰恰是时代给予公益创业的一个趋势:要说商业公益的根基是商业,它用资本和技术从外到里向困难群体延伸,那么公益创业的根基便是公益,它是从里到外的一种突破性模式,它既可以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又能以公益为起点,创造可持续、又可以多方受益的项目,可以说公益创业拥有爆发的潜力。

但它仍在等待一个时机,红杉资本沈南鹏曾谈到一个投资观点,即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会在合适的时点自然长出来,比如共享单车,本质上就是移动支付和IOT的基础环境变化带来的新产品形态,不是A公司不是B公司,也会有C公司长出来。因此土壤成熟了,产品就会找到它的路径破土而出,而如今看来公益创业便如同这个产品。

然土壤要成熟,需要养分的滋养

现在的公益创业者活的怎么样呢?其实并不怎么样。要知道公益创业的本质是公益,但却需要用创业的手段去实现它,因此公益创业者也需要同商业创业者一般在拼速度、拼能力、拼模式、拼资源、拼资本的道路上奔命向前冲,而且步步惊心,稍微的晃神或决策失误就可能带来市场的丢失甚至是项目的失败。同时公益创业项目由于拥有公益属性,其在短期甚至可见的范围内都难以见到直接的经济回报,因此其能够获得投资者青睐的难度是更大的,太公益化导致融资难是公益创业的一个生存难点。

目前公益创业项目一般是去向政府,企业和基金会申请投资资金,但也有通过开发产品或者服务来解决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公益模式,这种产品或者服务由于本身是可以营利,因此它拿资助的方式很多,商业领域的投资,社会领域的公益资金都可以兼顾,不过还是受限于大众需求,公益创业在整体规模和融资金额方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线。

以公益众筹平台为例,公益众筹基本上是靠佣金和基于流量的广告盈利,若没有流量,平台就容易陷入生存困境。这些年来诞生了许多公益众筹创业创新平台,包括众筹之家、京东众筹、腾讯乐捐、众筹网、淘宝众筹等许多背靠巨头企业资源背书的平台,但即便如此,也不免有像万慧众这般对集团贡献有限而被舍弃的角色,今后或许还会有更多平台会面临同样的境遇。

还有数据显示,在2016年,有10695个公益型众筹项目成功完成众筹,成功项目已筹金额在区间1万元以内的项目数最多,共计5543个,占比高达51.83%。说明一般公益众筹项目的融资金额不大,超过一半的项目已筹金额都在1万元以内。从整体数据来看,公益众筹项目的融资额普遍偏低,集中于五万以下。到了2017年,由于公益众筹挤进更多的玩家,这个细分场景显得更加艰难,以致于某些平台开始背离了公益的初衷,大病救助一类的众筹项目不再像以前一样反响热烈,出现疲软的态势。

公益创业走着走着,容易沦为以商业项目为目标的公益项目,而以商业的手段做公益,便容易将里外颠倒,这反映了做公益创业需要考虑的第一重养分——可持续性。

再看一个例子,网络保险互助平台抗癌公社本是为公益而生,它是最早的众保模式平台,“众保模式是一种社群互助与互联网结合,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撮合功能,会员之间通过协议承诺承担彼此的风险损失,为了避免了个体负担过重,约定单次互助金不超过若干元(抗癌公社不超过3元)”,网上定义如是说。其创始人张马丁早先也确是为了创建一个线上爱心互保社区而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这种以更低成本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可以称之为公益创业。

然而根据张马丁对外表示的三大原则,“公社坚持不预收费,社员分摊的钱交给基金会再拨付给受助人,公社不碰钱、受助人要经过第三方调查公司的审核后公示”可以看到,众保模式有潜在的风险,即成员的牟利性会影响到组织的发展,没有强力风控平台显然走不长远,因为出现资金池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据悉目前该公社的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于风投融资、基金出资,其自身造血能力不够的,规则漏洞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公社的发展,其融资情况不容乐观。

相对来说,具有相似模式的轻松筹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诞生出新的理赔模式反而较为健全,可以看到公益创业在运营时需要兼顾组织营利与公共利益,否则还未解决当下问题有可能会制造出新的问题,因为现有条件下公益创业的支持体系是远不如商业领域完整的,这反映了公益创业土壤需要的第二重养分——技术和资本力量。

第三重养分,则需要单独详谈了,这是公益创业的根基,是公益创业最不能缺乏的生命力。

青年公益创业,中国时代印记

无意间笔者发现了一个公益创业项目感受颇深,今年1月6日,在2017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成果发布会中,有50个项目从300多所高校1443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而其中便有这么一个公益创业项目“两个盒子”。

创始人刘佳颖创造出“两个盒子”,城市一个,乡村一个。结合互联网时代大背景,现在每一个人、每件事和每一个时间都可以成为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创造价值。因此从微小市场切入创业活动,像一根针一样找准一个痛点,再把这个痛点连接到最广大人群、最广大领域,便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公益属性。在该项目中,城市的盒子是以一个集装箱建筑为载体的公益主题空间,用于传播公益教育的价值;而乡村的盒子代表建设集装箱公益校舍、多媒体图书馆等,两个盒子用互联网技术相连,城市“盒子”的消费收益转化成捐赠,反哺到公益属性的乡村“盒子”。

这种模式其实在收益方面有待商榷,但从公益的角度来说,它强调了一种我国慈善总是缺乏的平等关系,其实城市与乡村是一个共同体,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与给予帮助的人即便是物质转移的对立面,但我们需要无限追求和表达这种平等。

不仅是两个盒子,我国的公益创业行业其实有许多青少年在默默奋斗者,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印记,而公益创业因为有了这样的养分,才有能力汲取其它,因此在时机成熟后,相信这个领域会给他们留住一番弄潮的天地。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60728.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5日 01:26:26
下一篇 2025年1月5日 01:26:47

AD推荐 黄金广告位招租... 更多推荐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56-6553-516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5300010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