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年度回眸:2018,清扫战场!

临近年末,媒体圈的朋友用了一句话来总结创投圈,“2018清扫战场”。极近精准,一刀见血,事实就是各行各业都在清扫满地狼藉。

拼多多造出3年上市神话,转身又深陷“假货门”。滴滴顺风车爆出安全事故后,被永久关停,昔日在网约车领域近乎形成垄断的巨头,现面临司机流失的危机。网红企业ofo不复风光,用户押金难退。再加上互联网大厂的年底裁员潮,寒冬已来,洪水将至。

是什么导致了2018的年终狼狈?拨开迷雾,又能否找到一艘诺亚方舟?

从拼多多到ofo的年终故事

往年的互联网创业故事,都遵循着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而今却不乏“明星”企业跌落,光环破碎。

今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敲钟带来的喜悦才维持了半天,它很快就陷入了山寨假货的舆论漩涡,股价一路下挫。7.5元的奶粉、超熊洗衣粉、盗版书、假茅台、山寨家电,有观点称拼多多上市“让中国打假倒退20年”。

据拼多多第三季的财报,活跃买家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144% 至 3.86 亿元,总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386% 至 1185 亿元。但在增长可观的情况下,亏损依然在不断扩大,达到创纪录的 11 亿元,假货问题同样没有平息,对于拼多多而言,拉动利润增长,解决假货痼疾是一场持久战。

ofo和摩拜的故事更让人唏嘘,它们最早在全国进行共享单车的商业化布局。2016年4月22日,第一辆摩拜单车正式在上海投入运营,同年6月份,首辆小黄车进入公众视野。双方纷纷加速布局,不时发来“又拿下一城”的捷报。

现今摩拜*美团,ofo则深陷退押金的风波。用户冲往ofo总部,人多的时候,从电梯口一直排队至楼外。有媒体将1200万用户讨要押金的行为,定性为挤兑。

但事实上,共享单车的押金,并非用户出借、任由企业处置的资产,当各家共享单车企业为了规模扩张不计代价,抛弃商业道德时,祸患的种子早已埋下。

再看滴滴,前不久,它刚刚进行了架构调整,快车和专车最初只是一个部门,现已成为独立运营的公司,而顺风车业务则被放在了一边。顺风车的重大安全事故带来的影响长期而持久,一方面是作为现金奶牛的顺风车业务无限期下线,另一方面是政府监管变严、上市进程放缓,滴滴的年关不好过。

除了顺风车业务被砍带来的重击之外,滴滴一家独大的市场地位也受到动摇。今年9月,滴滴平台上连续发生两起恶性案件以后,交通运输部首次正式表态,“滴滴等涉嫌行业垄断”。司机收入下滑也导致他们转投其他平台,嘀嗒出行、神州专车、美团打车等平台乘势而起,瓜分蛋糕。

这些也就罢了,真正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大概是年底裁员潮,宏观经济的不景气终于传导到了社会的神经末梢。

据统计,从京东、知乎、锤子,到近期的美团、摩拜等,过去几个月,至少11家大型互联网企业传出裁员消息。尽管没有一家公司承认自己裁员,但裁员行动都已悄然实施,社交网站上爆料不停,在百度搜索指数中冲到半年内最高。

员工的感受是:为了省年终奖,公司裁员有KPI。裁员的背后,喻示着公司商业化目标的失落,它们已经无力维持现状,部分业务的发展在未来难以预期。

深究寒冬的形成

寒冬从何而来?现今的寒冬其实可以预期,不过是“潮水退后,谁在裸泳”的又一佐证,今年全国经济形势低迷,盈利模式存在问题的企业在低潮期暴露出来。

这几年创企的模式抄袭,已成为怪像。共享单车成为热点之后,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品牌纷纷跟进,网友戏谑称共享单车已集齐“彩虹色”,市场很快饱和,单车围城,资源形成极大浪费。办公室零食货架同样曾立于风口顶端,但时隔不久,盈利模式不成立,运维投入高、货损大等问题纷纷暴露,果小美等头部商家也纷纷退出。

模式抄袭带来几大弊端:一是行业很快饱和,带来资源浪费;二是头部玩家的模式还未成熟,但在后续入场者的追赶之下,只能选择砸钱拓张市场博取业绩,而非冷静打磨商业模式和服务能力。

整个创投圈被这股风气所挟裹着,明星企业理所当然地获得资本加持和众人关注,至于它是否能切实做出创新、做好服务,反倒无人关注了。

风气的败坏大概是从网约车大战开始,2014年,滴滴、快的、优步大打价格战,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砸钱扩张。滴滴是优步的模仿者,它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此前,大家仍不熟悉互联网的作战方式,不知晓资本的巨大力量;此后,滴滴一战封神,自此不论是先入局者,还是后起之秀,都记住了一个定论:

烧钱谋发展!

但服务体验呢?尽管CEO们出席峰会老高喊着用户体验,但反观滴滴就能知道落地效率,如果它在体验上做到了极致,何以用户和车主的粘性如此之低,风波后即转投其他平台?何以规则不健全,在第一次顺风车事故后,也未推出有力举措?

说到底,抄袭模式追风口,烧钱砸血路,未见得是好方法。有自身验证成熟的商业模式,时刻关注用户体验,切实解决问题,才能做商业圈的常青树。

大洪水下的诺亚方舟

逆势增长的企业依然存在,它们或者依靠专利杀出一条血路,或者商业模式立得住,能切实解决痛点,能产生盈利支撑未来发展。

爱库存在今年就活得不错,资本寒冬中,还拿下了5.8亿元的B轮融资,之后又获得创新工场、GGV纪源资本、众源资本、黑蚁资本等投资的1.1亿美元B+轮融资。

它的商业逻辑为何能获得资本青睐?

爱库存致力于连接品牌方和职业分销商,解决品牌方的清库存需求,也为职业分销商提供正品行货。在口碑传播的状况下,用户量增长飞快,2017年9月上线后,当月GMV突破1000万元。发展到今天,已有超5000家知名品牌入驻,超60万职业分销商用户,覆盖4亿+终端消费者,2018年度GMV已超过30亿元。

打烧钱补贴战走不了太远,解决好痛点才能谋发展,爱库存主要针对三类群体发力。

对平台分销商而言,传统模式下,微商们缺乏稳定的供货渠道,只能自己去集散地进货,流程长,有时候需垫资囤货。此外,个体很难对渠道施加强监管,假货问题、缺货问题都频频发生。转型的压力时刻都在,爱库存则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有质量保证的供应链,通过平台监管确保货源品质,一键转发、订货后寄送到家等功能则为专业分销商们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让他们能专注于流量运营。

对上游品牌方而言,他们本就有清库存需求,如果采用开放性渠道,很难保证不扰乱原有的价格体系。爱库存则可帮助其在封闭的社交圈中清库存,还锁定售卖期不超过3天,对品牌形象影响小。“五天入驻,七天回款”的承诺则保证了资金回流的效率,清货效率更高于同期电商平台。

清库存效率对品牌方而言至关重要,前不久,武汉一服装品牌库存过多,销不出去,导致资金链断裂,负责人跳楼身亡,几百名员工失业。这不是孤例,寒冬中,类似的故事接连上演。爱库存的模式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电商,既然专注于品牌的清库存需求,自然要将资金回流的速度做到极致,让品牌方避开资金链断裂这个“大坑”。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的诉求是低价买到优质商品,爱库存的模式决定了它的货品正符合这一需求,品牌方在清库存时,会给出极大优惠。根据爱库存的用户画像分析,其主要用户均来自于下沉市场,处在天猫京东之下,拼多多之上,这批人群能够更好地享受到低价优质的商品。此外,过去线性的传播,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发生裂变,平台得以覆盖到更多人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57973.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4日 23:03:49
下一篇 2025年1月4日 23:04:15

AD推荐 黄金广告位招租... 更多推荐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56-6553-516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5300010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