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笔道记者表示,照片没有本人帅哦~
文| 铅笔道 记者 薛婷
►导语
在日本品川火车站,一位40多岁的男人从眼镜店走出来,两手空空,走出10多米后,门口跟出来一个年轻的服务生,对着背影做了一个90度的鞠躬。
几年过去,肖恒对这个画面念念不忘。“日本人的服务意识令我感动。”
他把这种感触用于创业之中。2013年底,创立“内聘网”时,他面临选择,是做一个流量型平台,还是服务型平台?结合自己在日本的经历,他决定先着重做招聘服务。
◆ 产品截图
随后两年间,他摸索出了一套知识图谱+智能匹配的招聘方式,提炼出雇主与求职者需求的关键词,通过系统和人工筛选,向企业主动推荐求职者,并提供后续安排面试等服务。目前,“内聘网”的知识图谱包括了约10万个关键词。
近期,肖恒将重心向规模化销售倾斜。至今,依靠口碑传播,平台签约的付费用户近100家,已服务的案例中,简历满意度在80%以上,到场面试率为90%,Offer获得率为50%。“平均每两次面试就能产生一份Offer。”
两年间,肖恒共获得4笔融资,投资方包括老鹰基金、清控科创等。
在一片血色的招聘行业里,肖恒很低调,但他说自己并不慌张。“现阶段不适合大规模地砸户外广告。其实招聘的服务一旦做好,去抢流量就轻而易举了。求职者对招聘平台没有忠诚度,只看效果。”
注: 肖恒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不能做成猎头公司
从日本做人力派遣公司回国后,在别人看来颜值高,可以靠脸吃饭的肖恒一直不断折腾,做了一年多的职业社交项目以失败告终。期间,他靠在外工作养活团队,做过模特的漂亮老婆正准备生宝宝,他无暇照顾,送回了老家。
肖恒复盘反思,在人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痛点还是找工作。于是,他回到原点,从招聘入手做产品。
他分析市场上做招聘的两种主流做法:一种是流量型产品,“花大资金做推广(铺广告),最终的招聘效果要看概率。”另一种是服务型产品,主要看入职效果,例如猎头公司。
然而,猎头服务虽然做得好,但是无法规模化。“很多简历都是买来的,往往人都不在求职期,就像一池死水。”
◆ 小伙伴们在团建
肖恒不想做一个纯玩流量的平台,打算先用服务做出质量(类猎头),然后引进活水,再把量做大。“团队本身的服务基因比较重,我的技术合伙人在日本待了四年,产品经理待了一年,服务合伙人有12年的招聘服务经验。”
他决定全职投入新项目“内聘网”,但此时肖恒已经捉襟见肘,公司注册后账户加起来不到3000元。
无奈,他经朋友介绍决定到众筹平台上去试一试。“我是北大研究生毕业,此前在日本做人力派遣,后来做职业社交创业失败,现在还想做人力资源相关的创业……”肖恒给上面100多个投资人发了站内信,无一回音。
在2014年年初的某个晚上,突然接到一位投资人的短信,“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骗子,如果你的背景是真的,我就支持你一把。”不久,肖恒收到了第一笔投资,金额不大,却令他欣喜若狂。“那是救命钱,比后面融资几百万还激动。”
挺过难关,平台于2014年3月上线。最初的模式与普通招聘网站类似,求职者可自行投递简历。此外,他们提供类似猎头服务,个人求职者可勾选是否愿意被推荐。工作人员人工对愿意被推荐的简历进行删选,之后完成推荐,企业满意后安排面试。
由于上一个项目的积累,初期吸引了一些雇主与求职者。但肖恒很迷茫,“一定不能做成猎头公司”,那服务要怎么做?他没有答案。更严峻的是,账上资金紧张,他想到或许可以求助校友。
5月,在北大1898咖啡馆,肖恒搞了一场“内聘网的发展方向”小沙龙,在场有20多位北大毕业的创业者。肖恒说自己想做规模化招聘服务,能不能先做浅层一点,保证到场面试率。“比如,只要求职者答应到场面试,就向企业收费100块。”
他当场未听到一句赞成声,20多个人全部否定。“你要做服务,就要做到最终的入职效果,而不是过程中的效果。”不少人建议道。
肖恒心灰意冷。本以为能得到校友圈的认可,拿些融资,听到这么多反对的声音后,他没好意思开口。
机缘巧合,他再一次进入该众筹平台的一个投资人微信群,里面有100多个投资人。肖恒连续三天刷屏在群里讲项目,从而顺利完成了种子轮融资。就在种子轮融资意向敲定的第二个月,公司现金流断了。“创业几年,那是唯一一次感到绝望。”
知识图谱与智能匹配
那时,内部已经探索用数据去筛选简历,智能匹配简历与职位。“联想到搜索领域,比如搜索姚明,旁边会出现他的老婆、前NBA同事等人物信息,其背后是一张人物关系图谱。我在想,求职关系背后能不能也有这么一张知识图谱?”
匹配的前提,要通过雇主和求职者的需求提炼关键词。
对于求职者,通过简历可提取其所属行业、薪资、职位等信息。若求职者绑定了社交账号,平台可获取更多的社交数据,同时评估他背后的人脉价值。“人脉比较广的人,会优先推荐BD、市场类工作。”
雇主端则相对复杂。首先,通常企业招人的要求有近10条:积极向上、懂C语言,懂运营、懂产品、懂管理团队等,他们希望能招到全才。“但是一方面全才的比例太小了,另外企业也并非真正需要全才,往往是满足几个核心要求就可以了。”于是,肖恒要求服务部门配合企业HR,一起精炼三条核心要求。
其次,梳理挖掘企业亮点。“我一个师兄的公司去年拿了一笔大额融资,公司在鸟巢旁边的下沉花园里,内部还设有氧吧。他很低调,这些没有对外公布过,但都是吸引求职者的重要信息。”
肖恒派出专职人员做企业信息收集调查,信息能挖就挖,包括融资额、行业排名、产品信息、创始人背景、团队背景、是不是名校毕业、获得什么奖项等。“除了在公开平台搜索信息,还要与企业领导沟通获取。”
由此可获取较为完整的企业亮点、用人需求、求职需求图谱。
随着知识图谱数据量的增多,2015年年初,肖恒提出研发ATS系统(候选人追踪系统),把线下猎头服务的流程做成线上标准化产品。
在ATS系统中,除了求职者与职位,企业本是就是一个关键词,会把同一行业内的企业关联起来。“单纯的职位匹配效果并不好。一个互联网公司招聘一个产品经理,推荐一个在中国电信工作过的,显然不合适。”
比如,去哪儿要招聘一个产品经理,内聘网优先筛选有在艺龙、携程等公司做过产品背景的人,其他产品经理次优选择。“业务相似的企业需求,人才相似度也高。”
之后再经过一道人工筛选,挑选出最合适的简历推荐给企业确保简历进一步的精准度。”
最后留下来的被推荐给客户的简历,在客户工作台显示“内聘推荐”。客户对简历点击“满意”后,工作人员会安排双方面试。
近100家付费企业
肖恒认为,做服务永远不能离开人,但ATS系统可降低对人工的依赖。“能交给机器做的(人工操作)部分,尽量把人解放出来。”
ATS系统的核心作用一是筛选简历的准确度,二是通过系统来工作提高了求职者,企业与服务人员的交互效率。“原来它挑出10份简历,人工二次筛选只能挑出2~3份较为合适的。”这个比例,随着系统算法的完善在逐步提升。
期间,技术团队用大量数据(用猎头的方式获取数据)来训练匹配算法。同时不断增加和调整知识图谱。“比如媒体行业增加新公司铅笔道;旅游行业里艺龙和携程之间的比重会调整等。”近期,肖恒联合北大信科正在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深度挖掘匹配算法的精准度。
目前,“内聘网”的知识图谱包括了约10万个关键词。“准确率约50%,从机器筛选的10份简历中能挑出5份,人工操作成本随之降低。”
与此同时,其他服务流程逐步完善。比如,为了提高到场面试率,工作人员会与求职者电话沟通,告知详细的企业情况。
经过面试,企业对人才满意的话,会在网站反馈“发出Offer”。工作人员会做后续跟踪,如入职后半个月情况如何,对职位是否满意等。
曾有一位北大师妹创业者找到他,抱怨“急缺一名算法工程师,试了很多招聘平台,找来了三个月还没找到合适的。”最后,肖恒在一周之内为她找到了入职者。
创业的朋友有紧急招人需求的,都会跑来找他。有些职位很紧急,必须两周之内完成入职。比如他们服务的清华加速器招聘的运营总监职位等。“速度快的,第一天提交需求,第二天安排面试,第三天入职。”
近期,肖恒把重心放在规模化销售上。“此前一直没有推广销售,有推荐需求的企业就接单,收费标准是年薪的8~10%。”
他定下了两套打法:一是盘活平台已注册的2万家雇主,从中发展付费用户。二是与基金、投资机构合作,提供企业招聘服务。“以点打面,可以一次性与多家企业合作。”
在5、6月即将推出的“内聘网”新版本,肖恒会着重推广推荐服务功能。至今,依靠口碑传播,平台签约的付费用户近100家,已服务的案例中,简历满意度在80%以上,到场面试率为90%,Offer获得率为5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5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