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青春励志年代剧,展现的90年代早期互联网创业者们拼搏奋斗的故事,让人神往。
1991年,改革开放的浪潮逐渐席卷全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下的北京,充满着年轻人的不安分和对未知的向往。一个计算机研究所里,一群科研人员渴望把知识变为财富,赶上计算机普及的浪潮,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幅场景是《启航:当风起时》萧闯和裴庆华两人故事的开始,也是曾经那个年代一群敢想敢干的冒险者追逐梦想的缩影。
《启航:当风起时》改编自王强的作品《我们的时代》。原著中的故事,从1991年至我们所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跨度长达近30年,可以说是重现了我国互联网经济萌芽、腾飞和超越的艰难历程,而从品牌自主到创新自主再到技术自主,这同样是我国互联网产业逐步摆脱束缚、独立发展的进阶过程。
而在当下,这种创新精神正在被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新一代年轻人也正像90年代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们那样,努力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时代洪流中的品牌自主梦
放着“板寸”牌子的街头理发摊、北京亚运会吉祥物手持金牌的熊猫盼盼、80-90年代初风靡的大哥大以及随处可见的录像厅,《启航:当风起时》在服装、道具和场景上对上个世纪末的还原,其实很容易把观众带回那个风起云涌却又充满情怀的年代。
90年代初,我国掀起第二次计算机普及的高潮,在那个时代人们更习惯叫它微机,而微机的流行和购买离不开一样东西——汉卡。汉卡这个东西,年轻一代或许都没听说过,计算机刚刚引入国内不久,并不能显示中文,也没法输入和处理中文。为了让计算机能够处理汉字,必须发明新的硬件去弥补电脑性能和配置上的不足,汉卡应运而生。
剧情的开头,崇拜“小马哥”周润发、渴望闯出自己一片天的萧闯,私自拿了研究所师弟裴庆华做的汉卡去卖,因被举报而被所长发现,顺带连累没有参与的裴庆华也跟着一块被开除。为了挽回编制,两人走上销售电脑的路。
那个时候,国内自主微型计算机研发相对滞后,瞅准时机的创业者多是代理国外计算机品牌,尤其是随着欧美向中国计算机出口的禁令失效,康柏、惠普和IBM等国际IT品牌纷纷涌入我国市场。
最初在国内,一台电脑价格高达几万,能买得起一台电脑的家庭更是寥寥无几。在剧中,萧闯孤身一人到上海,一下子卖掉250台电脑,一台价格2.6万,这远比当初卖汉卡时更挣钱,也直接让华研获得了康朴品牌的代理合同。从卖汉卡升级到卖PC整机,中关村很多创业者的故事正是如此演变,而且还诞生了恒生、柏安、沐泽等名噪一时的本土品牌。
只是机遇与风险同在。当年巨人的倒下,在民营企业纷纷崭露头角,民族经济蓬勃向上的时候,给无数创业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计算机市场上,本土品牌在国外品牌的碾压下,也失去了曾经的光彩。
一位退出PC行业的IT老人感慨,“在充分和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不可能长久维持,只有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才能长治久安”。
这和剧里技术出身的裴庆华及华研创始人谭启章的理念如出一辙:中国需要自己的自主品牌。裴庆华的角色,相比头脑灵活的萧闯或许稍显固执和木讷,可他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认知其实比任何人都要长远。从生产出第一台电脑开始,到打响一万七千八的价格战,华研自己的电脑横空出世,一鸣惊人,裴庆华的功劳首屈一指。
当初的计算机市场,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真实的价格战比影视剧更加激烈。
1995年,市场上徒留联想、长城、浪潮、紫光等不足十个国产品牌,而这仅剩的品牌在国外品牌的围剿下又显得异常单薄。经过苦苦支撑,渐趋形成了联想、方正、同方“本土三雄”与惠普、康柏、IBM“国外三杰”控制国内电脑市场的局面。而后来神舟的出现,把在家电市场持续了近十年的价格战模式,又转移到电脑市场上,一时间,战火再次纷飞。
价格战是我国自主品牌计算机成长为国际品牌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那个国内外产品与文化激烈碰撞的年代,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企业,这也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创新性营销,打开创业公司的新路子
90年代初,想要卖出一台电脑有多难?
这从当时的人均收入水平就可以看出。1990年,我国人均月收入在168元左右,超过300元就算高薪,而一台电脑的价格不低于2万。就像林益民在剧中反对谭启章电脑普及说法时所说的,“我一个月工资496,这么高端的东西,你说它要普及,这怎么可能?”
这一想法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大部分人的态度,所以我们看到起初华研代理康朴电脑,销售的主要客户是企业及进货商,尤其是顺应政策、想要进行信息化改革的大型企业,更是各大品牌相互争夺的对象。然而,摩尔定律下的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之快,远超我们想象,唯有思维跟上或预见变化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
在《启航》中,萧闯正是这类人。前期的剧情中,萧闯初到上海,原本也只是想办个热热闹闹的展销会,吸引进货商自己上门,可是时间临近,没有一个电话打来。他灵机一动,登报纸搞了一个悬念营销,一举创下250台电脑的销量,为华研的转型开了一个好头。
相对地,裴庆华则在广州被撬单、被偷窃、被驱赶,不得已在酒桌上拿命喝酒才成功签下了合同。
与技术派的裴庆华相比,性格桀骜、胆子大的萧闯更代表了创业者敢于创新、灵活应变的一面,尤其是后来互联网商业萌芽,逐渐从硬件时代过渡到软件时代,真正的创业潮来临,推动这一切的动力不仅仅是市场或技术,更是创新,是与众不同的想法。
现实中,90年代初,张树新创办“瀛海威”公司,并破天荒地去申请扮演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角色。瀛海威与众多创建于90年代初的创业公司相比并不出彩,然而中关村到现在还记得那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块广告牌,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乃至整个商业历史上的一个纪念性事件。
因为它率先开启了信息产业的营销时代,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向大众传播新事物,同时帮助公司吸引用户。
如果说萧闯的创意营销为华研的电脑销售打下了几场漂亮的硬仗,那么谭启章建议的代理分销模式,则是从公司销售和管理的系统性发展上,为华研进入电脑普及时代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奠定了根基。
不过,90年代初,三教九流、摸爬滚打出来的分销商,与常年累月处在学校环境中的研究所人员,这段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关系并不稳固,由此也带来了不少矛盾。而回顾过往,其实海尔、联想、长虹等1990年前后诞生的民营企业,他们高举民族品牌旗帜,在消费领域捷报频传,也都是经历过那段相互磨合和角力的时期,才换回抵抗国外品牌的胜利。
枷锁、抉择与梦想
90年代初是中国创业浪潮的一个重要年份,这段时间在“时不我待”的感染下,许多人都自觉“干大事的时候到了”。而与更早前的创业者不同,这时候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开始席卷全国各地,充分调动起大众的热情,在这种背景下,铁饭碗和下海潮的矛盾也让很多年轻人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
在《启航》中,从小被教育不准做生意且出身贫苦的裴庆华,比寻常人对编制更为看重,为了重回编制,滴酒不沾的他在饭局中一口气喝了55杯酒,即使看到电脑销售的前景和利润,他也执意要回研究所搞技术,而不是留在华研。萧闯虽然对编制不那么执着,可燕大科研所的招牌还是让他在销售时多了一层优势。
但是,林益民的空降,让原本自由开放的小团体感受到了体制内的很多束缚,尤其是林益民固执、保守、颇具*的作风,引起了裴庆华和萧闯的不满,也明显拖累了华研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而谭启章的多次建议被他否定,二者的矛盾一步步升级。
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抉择往往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前程,这种抉择不只是下不下海,体制内、外企、民企等经济主体的发展其实都随着时代浪潮而起伏,徘徊在这其中的大批人既希望顺应潮流、不落人后,又渴望立于潮头,搅弄风云。尤其是被互联网率先打开眼界的那些人,正是他们让从零开始的民营企业大放异彩,充满活力,并在不断摸索中成功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彻底打开了中国互联网的天地。
回到萧闯和裴庆华的故事,同样有一股韧劲的两人必然不会只停留在华研,最先离开的自然是萧闯。交流会上的舆论风波让康朴对华研施加压力,必须找一个人担责,萧闯没有拿赔偿金便直接离开了,并且3年内不能从事电脑销售的工作。
萧闯下一步会怎样踏上创业之路?他将如何组建他的初创团队?他与华研的关系将如何发展?毕竟,在经历在体制内的沉浮之后,这一步对于萧闯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而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个阶段,萧闯女友谢航的故事同样吸引人眼球。无论小说还是影视剧,谢航的人物形象是围绕外企而来的,她从银行离职,凭借自己的能力顺利进入大型外企,但在外企的这段时间,她聪明地看到了外企在决策和执行上分家的弊端,由此预料到外企在国内的衰退。为此,她主动离职,投入时机正好的风险投资,成了一名优秀的投资人,完成了独立女性的梦想。
在一众创业剧中,《启航》的优秀之处在于它成功塑造了90年代初怀揣梦想并为之奋斗的男男女女,并真正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凸显了一个个角色的独立精神。并且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起到了奠基性作用,最终开启了中国互联网时代。这也侧面映射了曾经那些在互联网商业史上起到推动作用的创业者们,他们的故事改变了中国,也激励了无数的后来者。
从改革开放至今,无论回顾过往或畅想未来,这段漫长且充满活力的岁月都值得铭记。而随着《启航》的剧情发展,这部剧正在进入让人热血沸腾的萧闯独立创业的部分,其中又会遇到哪些创业道路上的坑?主角将如何破解?这些都非常让人期待。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4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