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团队发布新公告:加强“自媒体”专项治理 要注意什么?

2020年11月17日,微信团队通过公众号后台发布了一条新公告:进一步加强“自媒体”专项治理。

微信团队发布新公告:加强“自媒体”专项治理 要注意什么?

一时间,很多游走在违规边缘的自媒体账号慌了神。这条公告释放了哪些信息?根据过去的经验,我有一些解读。

1. 违规使用帐号名称

杜绝假冒党政机关误导公众、假冒媒体发布虚假新闻、假冒名人和机构帐号名称等违反《互联网用户帐号名称管理规定》等行为;

解读:这条指的是山寨号。

比如冒充国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模仿名称。因为写在公告最前面,这种山寨号应该是属于最严重的违规,最严厉打击的类型。

比如冒充报社、杂志社、媒体机构、模仿名称。前段时间微博封禁了一大堆百万粉丝级别账号,绝大多数都是冒充媒体,违规采编新闻。

如果公众号名称包含了这些关键词,要小心了。例如:曝光,监督,新闻,资讯,通讯,观察,速播,热点,头条,联播,焦点,快报等。

并且账号主体没有媒体资质,很大概率是违规的。尤其是在这基础上,还报道社会性新闻,地域性新闻,俨然违规。

比如假冒名人和机构,也属于违规。

根据过去的案例,小公举认为这里的名人,主要指的是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知名度的公众人物,教授老师,科学家,企业家,主持人,学者,作家等,电视综艺节目圈的明星艺人。并不是指网红博主,除非知名度达到破圈TOP级别。

例如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微信里出现了几百个冒牌“崔永元”》,揭露过截流号的套路。

机构包括但不仅限于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非营利性机构、企业组织等。相对于上面的行为,假冒企业机构恶劣影响大概率轻一些。

2. 恶意营销帐号

不欢迎“蹭”时政热点,借势炒作;冒用权威,造谣传谣;无中生有,炮制话题,恶意诋毁、抹黑他人或组织;编造“标题党”,放大群体焦虑;肆意抄袭,规模化“洗稿”;违背公序良俗、污染社会风气的“软色情”,推广“伪”养生等行为;

解读:时政类是热门领域,不过绝大多数头部时政大号并不具备相关资质,而是个人体身份或企业机构。每天“蹭”时政热点就跟吃饭一样,张口闭口中国经济,追着美国大选不放。

所谓借势炒作就是把一个较小/普通的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产生对社会稳定有影响的舆论。

造谣传谣大家都懂,冒用权威大概率指的是,冒充在社会上具有权威性的机构/人物去发布内容。

炮制话题指的是虚构编造一些事件,诋毁抹黑也在此列,主要针对的应该是机构组织和公众人物等群体。

和以前相比,这次公告更加明确了“放大群体焦虑”也属于违规。我觉得,例如生小孩、买房、上学、打工等这类话题都要谨慎写。

公序良俗很好理解,宣扬与主流价值观相反的内容,刻意博取眼球。

软色情指的是暗示性的信息,使人产生联想,尤其是一些擦边球标题。详见《公众号标题打擦边球,账号停更一个月,全家这下玩大了》。 手法通常是在动漫,图文,小说,音视频,直播中植入。

“伪”养生指的是,喝XX能抗癌,吃XX会引起脑淤血,每天做XX能怎样,这类违背医学科学的内容。

3. 买卖交易帐号从事非法活动

杜绝公众帐号通过转让、借用、冒用等手段来开展违反法律法规和平台运营规范的行为;持续清理批量恶意注册公众帐号的行为。

这条公告和前段时间主管部门发布的征求意见通知不一样《新规定!以后买卖新媒体账号变难了!》

指的是通过买卖账号后,进行非法活动。所以甲乙双方单纯的买卖账号,并不会触发法律法规。当然,也不受到微信规则保护。

批量恶意注册指的可能是一个主体身份/网络IP,多次/连续/频繁注册公众账号。

也可能是有账号被封禁过,再次注册新账号。也有可能是注册时填写的账号名称敏感,反复提交(不过这个可能性比较低)。

总结:

总的来看,这次专项治理针对的是账号名称,文章标题,文章内容和非法营销等方面。

本文转载自运营公举小磊磊(公众号ID:gongjulei),免费阅读200万字新媒体运营知识,提升新媒体运营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42355.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4日 18:43:01
下一篇 2025年1月4日 18:43:32

AD推荐 黄金广告位招租... 更多推荐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56-6553-516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5300010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