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们聊电商,十年后我们聊电商。十年前的电商谈流量,十年后的电商还谈流量。流量是啥,流量就是人,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交易。流量,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结果是,不管是阿里京东腾讯苏宁国美不论多大的公司都在买流量。
流量在哪?谁在用谁的流量?前几天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讲的是巨头们到底在褥谁的流量羊毛。多年的电商发展史就是一段相爱相杀的历史。百度?百度也是入局者之一。
几年前阿里还要靠着百度导流量,而如今已经自成一派。反而是百度想要入局电商,通过手中流量变现,而这一切都在阿里关闭百度爬虫失去准星后化为泡影。
再看看腾讯,经历了拍拍跟易迅的两次滑铁卢,后入股京东后才得到一个上岸的机会,相对于京东直接在微信上打通入口,阿里可以说是锲而不舍,文字口令,口令红包玩得也是相当溜。可是也千万别以为腾讯不厚道,想想好多年前阿里早已在淘内封闭了所有通向QQ的入口。
BAT虽然涉足的领域并不相同,当时在业务延伸的边际领域上却冲突不断,阿里有大数据想做社交却水土不服。腾讯有大数据想做电商却发现游戏更适合自己。百度也有大数据,什么想都做,最后只有贴吧还在苦苦支撑。
结果就是,各找各的流量,都不带上百度玩了。阿里走上了股权收购的路线,新浪微博、优酷等等都成为了导流的关键渠道。而腾讯则是以促进流量变现的投资为主,从手游到目前最火的共享经济。
而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持续源源不断地提供变现的可能,却没办法冲出构建的生态圈外去挖掘流量。那怎么办?Web时代,有流量的就是爷,最大的大爷是谁,就是整个Web,不是微信,不是百度,那些都是应用层。
这时候域名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一个有效的域名比其他的应用导流都要来得直接,而且零费用,没有二次跳转,不产生流量分流。自.集团域名出现以来,在没有约定俗成的情况下,包括阿里、京东、苏宁、国美甚至一度出现市场边缘化的网易也进行了注册,可见这些流量变现者对顶层流量的重视。
有一段时间笔者曾简单的认为,这些注册.集团域名的电商企业主要是出于品牌以及法律最新认可的产权保护为目的。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而且很大可能并不是因为这个目的,假设域名作为商标权益的一部分,那这样类型的企业是很乐意打官司来争取权益的,每一场官司都可以为他们带来全社会的关注,大批免费的流量。他们并不需要担心对产品构成任何威胁,因为他们专注于平台的建设,而并非一些真实存在的产品。
而注册“.集团”域名的真正原因,其实应该有三个以上,一是如上所说的产权保护行为。二是树立出集团的品牌形象,增强对外公信力,如果进一步启用域名更是可以对企业引入大量不需要二次跳转的自然流量。而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流量的保护,众所周知,电子商业领域中每一个流量的重要性,因此每一家企业都在搭建并完善自身的产业生态,并力求形成一个闭环。这也是文中一开始所说的,边际领域冲突的首要原因。
“.集团”域名注册的重要性也正是体现在之中,在精准匹配每一个集团品牌的同时封堵每一个流量丢失的可能性,确保用户每一次指向网站时的损耗降到最低,不会被莫名其妙的地址,带到其它网页,也不会因为在寻找入口的过程中因为搜索引擎的竞价广告或其他因素出现丢失。
也就说通过多域名策略,这些平台可以专注于平台扩张中,而不担心在花费大量资金在引入新一批流量的同时,另一批用户却因为入口的问题而不断流失。要知道,在初期疯狂扩张后,有限的用户基数会使得用户竞争的成本不断叠加。而运营既有用户则是一个更为务实的做法,而“.集团”就是当中切实有效的落实办法。
同时,“.集团”域名的注册启用也是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的一项有力举措,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发布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特别指出:中文域名是互联网域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统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文域名的技术和应用环境逐渐成熟,企业使用“.集团”域名有助于推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域名作为互联网关键的基础资源,是国家基础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域名的广泛应用对提升中国在互联网领域话语权、保障我国信息安全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3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