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拼多多事件和知乎帮砍助攻的事儿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很多人都在给知乎点赞,但我从知乎的回复里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知乎通过数据查询,把拼多多官方账号的操作日志给调了出来,发帖和删帖时间精确到了秒。
准确说,是 28 秒。
假设,拼多多对外的说法成立,我是说假设,这个外包员工在发帖后立马发现登录账号不对,随即删除,可中间为啥等了 28 秒呢?
作为一个平时不用知乎的人,我通过实际产品体验还原了这个流程。
我使用的也是知乎的 iOS 客户端,手机系统跟当事人公布的一致,但知乎 App 版本号是否一致不得而知。
首先,我找到了事件中的原贴,然后点击了「写回答」按钮,这个操作触发的页面是填写回答的浮窗。
可以看到,在这个浮窗面里,是没有任何跟身份相关的信息提示的。
我们假设拼多多的外包员工进入到这里时仍然没有发现自己登录的是官方账号,于是编写了那段冰冷的话。
随即,点击「发布」按钮后,页面来到了回答结果页面。
此时,该问题的回答者信息被非常明显地展示了出来,头像、名字以及简介都能看到。
我们继续假设,拼多多的外包员工看到这里就慌了,下意识的反映就是立马找到删除按钮进行删帖。
我试着在这个页面寻找删除回答的功能,没有找到。
底部除了有个「修改回答」的按钮外,在一级页面上没有找到任何跟删除回答相关的操作。
于是,我继续点击右上角的「···」菜单按钮,弹出了一个操作页面,但第一视角仍然没有找到删除按钮。
接下来,我把底部的菜单往左边滑动一屏,这才看到隐藏在菜单后面的「删除回答」按钮。
以上,是第一个操作路径。
第二个操作路径,就是从用户头像点击进入个人主页,在个人主页的「动态」模块下能看到刚刚回答的问题。
点击右下角的菜单按钮,弹出的选项中只有「分享」操作,并不能直接删除。
也就是说,通过个人主页这条路径并不能直接删除回答的帖子内容。
上面讲的这两条路径,只有第一条走得通,而第一条路径的删除按钮又那么隐蔽。
假设外包员工发现账号登错了,且带着非常慌张的情绪手忙脚乱去找删除按钮,找了一圈终于在菜单第二屏找到,点击了「删除回答」。
不管怎么说,知乎的这个产品设计是欠妥的,对于任何用户来说,这个操作路径太长且太隐蔽。
在这次事件里,这个过程花费了 28 秒。
而正是在这 28 秒之间,无数张截屏诞生,事件开始发酵。说完产品的问题,接着看拼多多的做法。
随后,拼多多开始出来「辟谣」。
在其官方发布的说明里,用了一个大大的谣言红戳打在了自家知乎账号上,这个脸打得确实有点重。
理由是,这不是我们发的,这是我们的外包员工用我们的账号发的。所以最终也不是我们发的,跟我们没关系。
随后,知乎就发了那个精确到秒的官方回帖。
网友开玩笑说,知乎帮拼多多砍了一刀。
为了体现自己的认真负责,拼多多公关找到了出事女孩的家长,并有了这张朋友圈截图。
很显然,这张截图是发布者自己截的,而且刚刚发布完 2 分钟就截图了。
换个视角,这像不像是一个被安排的任务?
显然,公关着急了。
不仅拉来了当事人家属,而且也把外包员工的字据放了出来,还按上了一个红手印,像极了签字画押认罪。
在这份说明中,发布内容的手机型号、版本、序列号等信息都被写了出来,可谓证据确凿。
到今天早上,拼多多在知乎上的官方账号被禁言 15 天,事情到这似乎告一段落。
但是,事情的经过却还是有些神奇的地方。
首先,官方说明里说该外包员工参与了跨年晚会的内容运营并登录了账号(说明里的「登陆」还是错别字)。但从他们知乎账号发布的内容里,并没有看到 31 号发布的任何有关于跨年晚会的内容。
相反,其官方微博倒是有不少关于跨年晚会的内容发布。
莫非,外包员工偷懒了?
其次,着重说明了从发布到删除,间隔不到 30 秒。
注意,后面知乎发出来的官方帖子中,把这个时间精确到了 28 秒,关键点就在这,至于是什么原因,你们细品。
另外,知乎完全可以把发布者当时的设备信息公示出来,例如手机型号、系统版本等,这些在日志里都是有记录的。可是并没有。
最后,以知乎禁言拼多多官方账号 15 天收尾,你们再细品。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现象,可能并不是现象本身。多的我就不解释了,说多了就被戴帽子了。
上面这一波操作,把大众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拼多多辟谣和知乎帮砍上。
一个 23 岁的姑娘没了,一个家庭从此发生改变,白发人送黑发人。
有人说这波公关操作很失败,但某种程度上,他们也不失败。别忘了,他们都是资本家。
拼多多这几年发展确实很快,我也到上面买过东西。一码归一码,他们品质提升的同时,员工的压力也确实很大。
我有很多在拼多多工作的朋友,听他们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确实心头一紧。
再看这句话,其实倒是说出了很多的真相。
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超负荷的努力不值得提倡,用文化和价值观去绑架努力,更不值得提倡。
看看有些公司的标语,看看有些团队的口号,身在其中也难免受影响。
但是,我们又一定会经历这个过程,我们无法逃离这种无法控制的努力,或者说,我们都是被迫的。
有人开玩笑说,「内卷」的反义词是「外包」,劳动者始终内外交困。
我一向反对强制加班,反对各种意识形态主导的奋斗论,反对用工时和价值观来衡量个人努力的无聊做法。
你说「内卷」是怎么形成的,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我们需要努力,我们更需要有价值的努力,这不是旧时代了,也不是工厂制,我们更不是旧社会的底层人民。
进步,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件事绝对不是最后一次,这件事的舆论也会很快过去,网友的记忆也会非常短暂。
但我们依然要思考,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和结果。
愿逝者安息。
作者:唐韧
文章来源:唐韧(ID:RyanTang007),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c-gYu28yasktZN8–c0MQ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3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