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佘凯文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如今,人们对于这扇“窗户”的保护,似乎越来越不重视。
据人民日报今年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眼病患病人数2.1亿,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10%的学生为高度近视。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又比如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过长等等。特别是后者,在如今电脑、手机产品早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无法舍弃不用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减少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成为当务之急。
近日,数码博主Eva的科技生活发布了一个三方对谈视频,内容正是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中国区CMO姜海荣、荣耀健康显示专家李工,就当前大众护眼焦虑以及电子屏幕护眼能力必要性进行的一次探讨,而结论当然是“相当有必要”。
当“护眼”重回主战场
其实在很多年前,电子屏幕的护眼话题就曾被热烈讨论过,市场上也一度出现了很多相关产品,比如早在10多年前,明基这个早已退出智能手机和PC生产舞台的品牌,就曾推出过护眼手机、护眼显示器等产品。
但可惜,“护眼”风潮在漫长的智能手机发展历程中就只是那么“昙花一现”,此后市场竞争的主角开始不断变化,从卷续航、到卷影像,从卷性能,再到卷芯片、卷系统,很长一段时间内,“护眼”对于智能手机来说,似乎都成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而事实真如此吗?电子屏幕对于眼睛带来的伤害其实是多方面的,从Eva的视频中我们能了解,“当前用户日均屏幕使用时间已经达到了7小时,电子屏幕是与当下消费者用眼健康关联程度最大的因素之一。不护眼的屏幕,可能会导致眼睛干涩、疲劳、眩晕等不适反应,另外还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很显然,护眼功能再一次重回智能手机竞争的“主战场”,特别是荣耀此次基于“荣耀绿洲护眼实验室”的相关举措,让不少行业人士直言,荣耀正在为行业树立屏幕护眼技术新标杆。
荣耀“绿洲”,何以站到护眼顶点?
为什么荣耀的护眼技术能够获得市场认可,在“智能相对论”看来,或许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提前洞察的布局
首先前面说过,护眼技术长期以来在智能手机领域中都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或有品牌一时兴起就拿出来当成一个“添头”。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技术积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荣耀之所以领先,就是因为其在护眼领域坚持不懈地长期耕耘。2013年诞生的荣耀,在2016年就成立了“光实验室”,同年便推出了首款支持护眼模式的手机“荣耀V8”,就此拉开荣耀护眼大幕。
2019年荣耀V30实现电子书模式,荣耀30 Pro+成为业界首款支持1440Hz高频PWM调光产品;2021年荣耀50系列支持1920Hz PWM调光;2022年荣耀90系列首发3840Hz PWM调光,引领手机行业进入零风险调光时代。
再到今年,成立“荣耀绿洲护眼实验室”,先后推出荣耀90系列和荣耀100系列,分别造就 3840Hz 的超高频 PWM 调光和实现全天候调光护眼。
这也说明护眼技术的打造其实也是一种“循序渐进”,这便也有了荣耀的第二个优势,即在其他玩家仍只是在“减少”蓝光之时,荣耀对护眼技术进行逐一攻破。
如行业普遍只有1440Hz时,荣耀早已开始3840Hz超高频PWM调光;在行业玩家还在“闭门造车”时,荣耀已通过莱茵TüV全局护眼3.0认证与莱茵TüV无频闪认证,以及通过中标院目前最优的VICO A+视觉舒适测试,收获专业认可;在行业开始跟进荣耀的3840Hz时,荣耀在此基础上又开始进阶,如最新荣耀100系列搭载的“荣耀绿洲护眼屏”,带来的自然色彩显示、360°自适应调光、类自然护眼、助眠显示技术等诸多护眼技术。
而正是这种积累加上干劲,使荣耀才站到了当前护眼技术的顶点。
3、率先踏入无人区的勇气
荣耀的优势还建立在勇于探索无人区的勇气。
在荣耀推出护眼技术后,市场上并非是一片和谐之声,有竞争对手就直言“3840Hz等护眼技术没有必要”。
但意外的是,荣耀没有“打嘴仗”,而是通过发布一系列科普长文的方式,来直面质疑。直接将“骂战”上升到了学术讨论的境界,这也是向市场展现出了荣耀的底气。
而荣耀的这种底气则来自于其在护眼无人区摸索的成果,如以屏幕技术为底座,以人因体验为目标,打造人因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健康显示方向;“荣耀绿洲护眼实验室”的建立则意味着荣耀还将继续保持技术迭代;最后则是在护眼生态打造上,在护眼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眼健康和生物医学、先进屏幕技术、科研与学术单位合作四大领域,荣耀正在携手合作伙伴共同落子健康显示。
当然此举最受益的还是消费者,毕竟谁不想自己天天面对的手机屏幕,成为一片无害的“绿洲”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智能相对论 Focusing on智能新产业新服务,这是智能的硬件NO.226深度解读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1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