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古若飞
出品丨消费最前线(xiaofeizqx)
关于直播带货的口碑,两极分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的确在增加就业模块、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刺激循环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
然而,伴随着直播带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虚假宣传、夸大宣传、价格误导、产品安全、言行失当等违法违规问题也日益增多。
这其中,保健品直播间更是乱象滋生,本系列观察文章的《直播间用谎言卖保健品 正在污染整个行业 | 上篇》中,也充分讲述了保健品收割智商税的现象与套路。
而对于这些乱象的产生与影响,则是本文继续重点探讨的问题。
曾经的“糖水燕窝事件”拉开了直播带货乱象的一角,作为这种头部大主播的直播间都会出现假货、山寨货,而那些小一点的直播间,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保健品事关用户健康,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其中的乱象带来的危害。
暴利催生之下的直播乱象
在一些网络直播间里,充斥着各种保健品销售话术和离谱剧情,他们一边制造健康焦虑,一边提供相关虚假案例来论证自己产品的神奇功能。有的产品号称有治疗奇效,到手后查看说明才发现只是普通食品;有的下单时号称一个疗程就能见效,后面商家却变着法地让消费者追加购买;有的包装上标注的生产厂家,查询时居然已经注销……
这些严重误导消费者,损害公众利益的乱象背后,是一门充满暴利的生意经。
一位从事直播电商的业内人士称,主播一场直播如果卖出几百万元销售额,本人净赚可以高达几十万元。而这其中,当属保健品佣金高、来钱快,一般有50%-70%的佣金。
在2023年的央视3·15晚会上,情感主播演戏卖保健品坑老,被曝一天净赚几十万。这些直播间“苦情戏”骗局中,利用消费者的同情心,兜售保健产品。成本仅为1.2元/盒的产品,卖99元10盒,主播佣金竟然高达80元,而在曝光时,该主播已经卖出一两千万盒。
赚钱的不仅仅有主播,不法的商家们在直播间中也获得了巨大的暴利。
有些不法商家,以每粒0.8元至1元不等的价格购进有毒的减肥产品后,冠以“XX海岸胶囊”“XX肉碱胶囊”等名称进行包装,摇身一变,就能以每粒40元的价格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在本文《上篇》讲的化妆品抗癌的荒诞故事中,那款抗癌保健品,标价799元一盒,折扣之后售价差不多40元左右,你是否觉已经算是良心了?残酷的真相却是,这款产品的主要成分鱼胶原蛋白肽,在网上的价格是95块钱20公斤。
如果你认为这些保健品直播间的模式很低级,并且不屑一顾,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甚至还可以通过卖课,就能轻轻松松拥有过千万的收入。
据IT时报报道,施先生的母亲经常会听几位“老师”直播上课,专门讲授如何疏导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并跟着“老师”的方法进行轻断食。随后,家里开始源源不断地涌进一些保健品,以及号称有保健功效的食品,比如散清茶、苹果果胶、苏糖酸镁等。
在母亲的手机里,重返青春修复营、重生线下情绪疗愈营、正念睡眠减压特训营等群不断推送着各种“老师”的直播课程,“用不打Z不吃药的方法,通过营养学和中Y养生疗法为大家防病调病”“五天课程后你会发现,困扰你的躯体反应会大大减轻”,类似的夸张宣传话术在群里重复出现。
这些付费课程从79元至5980元不等,其中最贵的《自由之路·存在》一年课程售价5980元,已有2681人付费观看,仅这一门课,总计收入1603万元。
99元的《正念观心》有1.5万人付费观看,79元的《庄子·道上的人》有1.3万人付费观看,599元的《重返青春修复营》有1.1万人付费观看,仅这观看量最高的三门付费课程,总计收入910万元。
粗略估计,仅靠付费直播和视频,这些“老师”们的收入就已超2500万元。
半年时间,施先生的母亲虽然只购买了1000元付费课程,但却购买了11500元保健产品和食品。而IT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即使只卖所谓的保健品,粗略统计其中六款,销售额就高达1011万元。其中有部分保健产品更是被多次责令整改过。
记者亲自深入调查了其中两家生产商,与他们取得联系后,两家厂商均表示可以50%的高抽佣比例与直播机构合作,但对提供生产资质、检测报告等则相当谨慎。
花冤枉钱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风险在于安全。施先生怀疑其中一款产品造成了腹泻发烧,但一直没有获得有效的处理,而这家直播间所有保健品都没有‘蓝帽子’标识,还有一些声称有保健功效的食品也并没有售后保障。
“没有知识,只有保健品。”养生直播间一手赚课程费、一手赚带货保健品佣金,让消费者的投诉更加复杂,一方面是退课无门,另一方面涉及保健品质量问题。
种种案例无不说明,在暴利的驱动之下,不良商家和主播为了利益共同合谋,正在想尽一切手段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消费者正在逃离保健品直播间
近两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直播间兜售问题保健品的乱象,正在越发凸显。这不但拖累整个保健品产业,也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随着越来越多直播间保健品问题被曝光,用户对于直播间销售的保健产品、商家和主播的信任基础,也变得越来越低,开始纷纷逃离这类直播间。
不在直播间购买保健品,去有资质的销售平台购买正规的保健产品,正在逐渐成为健康消费的共识。
一方面,直播间虽然是如今的顶流,但显然并不太适用于保健品行业。销售保健品不仅需要极其专业、科学的医疗营养知识作为支撑,还要搭建完善的选品机制和售后体系。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先决条件,仅仅依靠一个直播团队,几乎无法独立完成。
如果做不到这点,就很难做到严格审查生产厂商的资质,容易销售无合规标识的保健品,甚至为了销量而夸大宣传产品功效,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而一旦产生问题,主播根本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还会甩手给消费者与不良生产厂商自行解决,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另一方面,经过这些年的社会发展,那些售卖问题保健品的厂商们,本来已经很难进入正规的专业渠道和平台,几乎就快要被市场淘汰。然而,随着网红直播带货的兴起,却让他们裹挟着流量再次死灰复燃,不但增加了打击的难度,社会危害也在显著提升,导致消费者开始谈直播间保健品而“色变”。
事实上,直播间保健品乱象频发的原因,除了只顾赚快钱的主播和不良商家,平台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直播间“场地”的提供者,平台应该建立更为严格完善的带货监管体系,对于销售保健品的商家,平台要严格审核其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对坑蒙拐骗、信口胡诌的主播和账号及时处理,而不是如此放之任之,直到“东窗事发”后下架封禁了事。
总的来说,这些年,保健品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但直播间保健品安全事件却也呈现高发之势。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但仅仅依靠食品安全法还不够。
一直以来,针对直播间保健品乱象的报道从未停歇过,曝光一个处理一个之后,却总会冒出来下一个,如何有效的遏制这一趋势已经迫在眉睫。
有关部门在对这一问题上,也应继续拿出相应的措施,例如提高保健品从业者的门槛,加强保健品直播的审查条件,明确相关主体责任等等更加详尽的办法。
好消息是,今年2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明确提出依法从严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聚焦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涉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监督。食药安全无小事。针对部分经营者利用电商平台的隐蔽性,网络销售不安全的食品药品的行为,有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开始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直播带货问题保健品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
其实早在两年前,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明确保健食品、特医食品不适宜以网络直播形式营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举措。
《指引》中还规定,对发布食品、化妆品、生活美容等商品或服务广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和服务与药品、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相混淆的用语。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消费意识和相关规定的进步与完善,直播间卖问题保健品的模式必然会被消费者从唾弃到彻底抛弃。但在这之前,整个社会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不能再让直播带货继续“污染”保健品产业,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了。
毕竟,健康的经济,需要用健康的消费环境才能展现。
消费最前线,曾用名锦鲤财经,为您提供专业极致中立的商业观察,公众号:xiaofeizqx。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1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