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云计算领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分化越来越显著,国内市场也在走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路径,而其中最大的变量则是来自三大运营商的进场与冲击。
以天翼云、联通云以及移动云为代表,国内通讯运营商的云品牌逐渐在众多云厂商之中“杀出”,日渐逼近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以及百度云等为代表的国内云第一梯队的边界,展现出了“后来居上”的气势。
国资云加速崛起
2022年,国内云市场正在变天。一边是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互联网云巨头们纷纷换高管、调架构、变策略,试图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来拉动疲软的增长;另一边,以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为代表的“国家队”已经收入翻番、横扫大单,纷纷推动“云改”回A揽金或拟独立上市,剑指云服务第一梯队。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移动云收入达到人民币242亿元,同比增长了114%;中国电信天翼云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了102%;联通云实现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43.2%,增速为三大运营商中最快。
在最新出来的三季度财报中,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联通云的收入同比增幅超过142%,将领先行业,预计到年度将会完成300亿左右的销售收入。而移动云虽然在三季度没有完全披露云业务的收入,但从其侧面披露的数据仍可窥见一斑,其财报中说:“首3季度,公司DICT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85亿元,同比增长40.0%。”而在半年报中,DICT业务收入达到481.74亿元,同比增44.2%”,其中:行业云业务收入188.53亿元,同比增长93.9%。
作为三大运营商中云服务的“领头羊”,天翼云不仅继续在增速上保持了较高增速,而且基于高于“友商”的基数,其收入依然是通讯运营商里面最高的,大概率全年也是“友商”中最高的(其年收入当不下于500亿);在政务云等细分领域,天翼云依旧占据了行业头把交椅,足可俯视群雄。从体量上来看,三大通讯运营商的云业务体量虽然较互联网大厂仍有差距,但持续性的三位数增长却也让大厂不得不防。
在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数据显示,阿里云、腾讯云今年分别在IaaS、IaaS+PaaS市场下降4.1%、4.4%、0.8%、0.5%,而相应地华为云、天翼云则分别增加0.4%、0.2%、1.4%、1.1%,由此华为云在IaaS+PaaS市场跃居第二位,天翼云则在IaaS市场进入第三位。以天翼云为代表的国资云追赶还是相当快的,而这显然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结果。
一则随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变得更加重要,出身国资的运营商云厂商在这方面更有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内信创产业的高速发展,安全可控的上云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受日益紧张的国际环境影响,涉及政府、国家命脉的关键数据要在云上处理,就需要确保这些云服务的绝对自主可控,而出身运营商的国资云代表,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是运营商充分发挥其“新基建提供商”的优势,大力砸钱搞“新基建”,从而得到了快速发展。运营商作为地方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服务商,在推动地方云服务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将其在云服务领域的优势,与其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起了“云网一体”的发展路径,由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总之,无论是基于哪方面,国资云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东数西算成全新助力
在业内外界对运营商云品牌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政务云领域的突出影响上,实际上如今运营商云的影响力早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并正在借助东数西算等云基础设施的拓展,而形成全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通知,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10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一项目意在用西部算力支持东部数字经济,同时拉动西部发展,截至今年4月已带动1900亿元新项目。东数西算项目一出,各路云服务厂商竞相挤进场来竞标,但相比之下运营商云的优势更为显著。
一方面,东数西算在技术架构上要求云网融合,也就是不仅要建设算力节点还要推动算力在网络管道中流动,同时具备这种能力的运营商云优势得天独厚。对于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而言,网络方面是其基础业务,其建设经验相当丰富,在现有的网络节点上铺设算力节点,升级算网基础设施,相比其他玩家自然也要更容易一些。
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移动2022年上半年算力网络资本开支为200亿元,全年预计为480亿元,占全年资本开支总额的26%。中国电信也计划云资源投资140亿元,新增云服务器16万台,算力总规模从2021年的2.1 EFLOPS扩容至2022年的3.8 EFLOPS,算力提升超80%。中国联通这边,2022年全年算力网络计划投资145亿元,同比提升65%,云投资预计提升88%。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尽管过去十几年国内运营商错过了消费互联网的时代红利,但也因此构建了覆盖全国的云资源池和边缘节点。基于完善的云基础设施,运营商们的云网融合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以中国电信为例,早在2020年它就完成了“2+4+31+X”(两大园区+四大核心区域+31省核心+X边缘节点)全国资源布局,目前在全国拥有300多个云资源池,云计算中心超过700个。
通过将这些云资源与网络连接起来,三大运营商迅速构建了覆盖全国的云服务底座,助力产业迈入数字化的“快车道”。
另一方面,东数西算这个项目本身,也同样有自主可控的要求和门槛,这对于运营商而言跟政企项目并无太大差别。据智东西统计,2022年第二季度国内237个超千万元的智慧城市项目,三大运营商中标了超100个,此前拿下众多大单的BATH四家直接中标的项目仅12个。运营商云在政企市场一路“攻城略地”的战术,用在“东数西算”上也是驾轻就熟,这或许也是运营商能够借助东数西算项目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所在。
除了以上理由之外,运营商本身具备的属地化渠道和服务优势,也是其能够从众多云服务厂商中胜出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相比华为云、阿里云等云巨头,都在忙着拓展渠道、开拓下沉之时,运营商四通八达、下沉到县城的门店网络,使其在项目信息收集、本地服务方面都走到了其他云厂商的前面,这使其服务优势、信息情报优势更加显著。
云厂商拉锯升级
随着运营商云服务的崛起,原本还算“稳固”的传统云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一是现有的市场竞争会进一步激化,倒逼整个行业进一步从各方面强化自身来实现新的服务升级和突破。从整个国内IaaS市场的分布来看,国内市场尚且没有像美国那样形成亚马逊云与微软云两大巨头合计占据60%的份额那么极端,但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三分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它们彼此之间似乎也并未因此分出个楚河汉界来。
比如,国内云市场至今仍没有明确说明,谁做基础设施(IaaS),谁做平台开发(PaaS),谁做应用服务(SaaS),几乎都是在抢着做。翻开国内云服务厂商的公开消息不难发现,包括天翼云、移动云等在内的云玩家,几乎没有人承认自己会独自做某一方面,样样都做、大包大揽几乎成了各家云厂商的标配。
例如,像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三家通信商云都有着自己的SaaS产品,涉及协同办公、电子政务、金融、物流等产业场景。不过,由于这些应用较钉钉、企业微信等现象级应用的影响力而言还稍显不足,但强化应用、面向前端的意图已然表露无疑了。毕竟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缺失的“教训”仍历历在目,运营商们不会不吸取教训,更何况SaaS应用本身是商业回报最高的部分呢?因此,接下来围绕从基础设施到平台再到应用服务,运营商云或将会与互联网等技术厂商们展开更为全面的较量。
二是现有云市场分化会加剧,从“大而全”到“专而精”或将成为引领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如前文所述,当下云服务市场各自的路径尚未明确,但随着行业进入“新常态”,云服务日益融入各行各业,其“行业性特征”日益显著,“专精行业”日渐成为了其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另外,从不同背景的云厂商来看,其各自的优势并不相同。如电信运营商云的优势在于基础设施层面,其拥有覆盖全国的光网宽带、移动互联网、卫星通信等强大网络基础资源优势;而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厂商则具备较强的自研技术能力,在应用层面和平台层面都更胜一筹,这也是电信运营商喜欢与阿里云、华为云等强技术厂商合作的原因所在。
从长远来看,天翼云、联通云、移动云等云厂商,一定会加强自研能力的投入,但在当下所有云厂商都在“降本增效”的情况下,其是否会全线投入仍值得商榷。
运营商云的未来前景
目前运营商云的高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但依然有人对其持续性抱持质疑态度,毕竟行业老大阿里云、腾讯云等也曾保持着连年100%以上的高增长,但如今其仍然未能避免增速下滑的窘境。那么,运营商云会步这些互联网大厂云厂商的“后尘”吗?现在来看应该还不至于。
首先,当下运营商云增长快有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因素在较长的时间之内还不会完全消散,因此其增速维持在较高位置还是有希望的。
一是在过去几年,包括零售、互联网等行业的上云市场已经被瓜分殆尽,如今政务云、金融云等市场才是云市场的核心增量,央企出身的运营商在这方面拿订单比民企要强一些;
二是国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运营商云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机会,同时政策、资金扶持也会更多一些,这使其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施展空间;
三是从用户需求方面来看,如今分布式云日益流行,分布广泛、节点众多的运营商云在部署、优化等各方面优势显著。总体来看,在国家将“云”放在更高位置的情况下,国资云、运营商云的发展壮大在情理之中。
其次,运营商云自身的短板也很显著,还需要多方面进行提升和改进。比如,在核心技术层面,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大厂建立了完整的IaaS、PaaS、SaaS技术层,并掌握云计算、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容器化等众多核心技术。相对来说,三大运营商如果自己去做这些技术研发,可以说有一个不小的时间差;在体制机制层面,云市场的比拼不仅是渠道战更是一场技术战、人才战,如何激发创新活力,在国企改革的体系框架下实现赶超,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在业务执行层面,当下虽然众多大标上冠的是运营商的名字,但仍是分包给云大厂去做。比如近日公布采购来源的中国电信北京公司海淀云计算中心项目,正是从腾讯云采购。在过去很多年里运营商都习惯了外包模式,在硬件、软件及服务层面的自研能力则存在不足。比如,天翼云与华为云的“合营”,联通与阿里云的合作等,这些都很影响其单独执行云业务的能力。
在可预期的将来,运营商云强化自研以推动自身变革,独立建设云基础设施将成必然趋势,但这中间的过程必然是任重而道远的,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其想要在短期之内超越互联网出身的大厂也还需要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90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