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国际车展时隔四年再度回归,国内外车企携一众新车集体亮相,使相关产业链企业受益。
伴随北京车展开幕,芯片概念股本周迎来反弹,模拟芯片上市公司本周基本都呈现止跌迹象。(#韦尔股份(SH:603501)、圣邦股份(SZ:300661)、纳芯微(SH:688052)、思瑞浦(SH:688536)、南芯科技(SH:688484)、赛微微电(SH:688325)#)
然而,就在某些车企老板成“最佳男模”抢热搜的同时,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也推动汽车芯片供应商竞争升级。
比如,小米投资的模拟芯片公司——纳芯微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提到,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产品售价承压,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销售量同比上升,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那么,在下游车企价格战中,模拟芯片板块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一、“高价超募”上市后,行业内卷加剧,业绩增长承压
伴随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爆炸式增长,汽车芯片一直备受关注。在“内卷”蔚然成风的当下,车企围绕芯片创新驱动体验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
得益于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目前模拟芯片在车用芯片中占比约26%,成为占比最高的芯片种类。因此,在经历了“缺芯断供”的时期后,思瑞浦(2020年)、纳芯微(2022年)、南芯科技(2023年)等模拟芯片公司受到资本市场关注,陆续完成IPO上市。
其中,纳芯微更是以远超管理层期待的方式(计划募资7.5亿),强势超募58亿。
然而,上市后,纳芯微却逐渐成为投资者口中“高价超募”的典型案例,从2022年高点至今累计下跌超70%。
为什么汽车芯片需求高涨,模拟芯片股却一路走低?
一方面,半导体行业整体周期下行,且不少下游客户持续去库存,加剧了芯片厂商的内卷。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总计5268亿美元,较2022年5741亿美元的销售额下降8.2%。
这一背景下,美国模拟芯片大厂德州仪器全面下调了面向中国市场的通用模拟芯片价格,加大“价格战”力度。而在国内,圣邦股份、艾为电子等模拟芯片厂商均有降价行为。
除了同行竞争,来自下游客户的“背刺”也是一大原因。不久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表示,芯片企业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随着汽车市场降价潮来临,车企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更加精细,芯片的单价也不得不面临缩水的情况,这无疑给芯片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彼时芯片供给紧张,机构高估了模拟芯片公司业绩增长,而眼下这些公司很难兑现高预期。根据业绩快报,纳芯微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31,103.7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217.9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0.19%。
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提到,随着缺芯结束之后,市场从“供给为王”的阶段性状况,重新回到了充分市场竞争的情况,我们也看到整车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在整车市场竞争的带动之下,所有的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芯片都在经历着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对模拟芯片股的增长信心受到打击。以纳芯微为例,近三个月内,共27位分析师对纳芯微作出评级,平均目标价仍然保持着154.87的高位,但是其股票现价严重背离分析师预期。
分析师的高估值自然有其依据,纳芯微的业务仍然有其亮点。具体来看,纳芯微在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布局广泛,产品应用于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不仅车规级芯片已在大量主流整车厂商/汽车一级供应商实现批量装车,还能提供品类完整的物联网感知芯片。
广泛的业务布局和丰富的产品线下,纳芯微增长乏力的表现,说明企业的“护城河”不够深,不足以支撑其跨越周期成长。因此,在汽车缺芯风口过去后,模拟芯片厂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道阻且长。
二、价值回归时刻,模拟IC厂商“卷”研发也“卷”资本
如今,头部模拟芯片厂商基本实现了资本化,在行业风口期从投资者手中募集了大量资金,但是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提高竞争力,仍然是紧迫的问题。
随着板块内公司上市后业绩表现低迷,投资者信心正在流失。“汽车芯片”概念逐渐降温,模拟芯片公司的高估值难以为继。尤其是,一段爆发式增长后,新能源汽车增速正在回归正常区间,加剧扩产的芯片厂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图源:中邮证券研究所
因此,汽车芯片股的下跌应该被视为“价值回归”。随着汽车芯片越来越卷,市场预期逐渐趋冷,开始“挤”掉前两年狂热情绪产生的“泡沫”。
中华交易服务半导体芯片行业指数(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这种背景下,模拟芯片公司应当把构筑更深的“护城河”视为重要任务。尤其是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仍然不佳的情况下,纳芯微急需提升经营质量,筑深护城河。
一方面,国内芯片厂商的产品布局普遍呈现“泛而不强”的格局。过去,这些厂商主要依靠国产化政策和下游国内客户的优先保供策略实现增长,产品技术的核心能力较德州仪器这样的全球龙头仍有差距。
从当下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全球范围内,隔离类产品依旧以欧美日厂家为主导。美国的德州仪器、Silicon Labs、亚德诺半导体、博通公司以及德国英飞凌等头部厂家合计市占率超40%,纳芯微占5.12%。
随着海外巨头恢复产能,纳芯微核心业务正在受到冲击。去年上半年,纳芯微信号链和电源管理分别为4.1亿元、2.26亿元,各自同比下降22.27%、0.79%。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工控、汽车、智能家居等下游需求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愈发精细化,德州仪器、亚德诺、恩智浦等海外模拟龙头都是自建工艺平台,不断巩固在高端芯片领域的竞争优势。这一背景下,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关于产品技术、工艺的提质升级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笔者注意到,模拟IC行业并购浪潮正在到来,芯片厂商的资本利用效率和并购绩效是衡量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纳芯微收购昆腾微的控制权,思瑞浦拟收购创芯微85.26%股份等行业动态都反映出半导体厂商寻求整合以应对市场挑战,行业整合提速的现象。纳芯微也在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中提到,从德州仪器(TI)和亚德诺(ADI)等模拟芯片行业巨头的发展历程中可见一斑,并购整合是模拟 IC 厂商实现规模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并购是否发挥了预期的协同效应,是否加快了企业的发展进程,是否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用业绩表现来回答。
去年8月,纳芯微就宣布已与昆腾微30名股东签署了《意向协议》,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昆腾微30名股东合计持有昆腾微67.60%股权。这也证明纳芯微希望通过并购优化市场竞争格局,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市场集中度。
然而,纳芯微从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来看,公司仍然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上市两年,纳芯微是否有能力实现较高的并购效率,将超预期募集的资金转化为竞争优势尚且成疑。
注: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截至2023年底)
展望未来,价格战或将成为催化剂,推动模拟芯片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并购加速。通过对战略资源进行高效的规划和使用,提升核心能力并快速扩大先进产能,是纳芯微们在当前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
来源:松果财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89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