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天气逐渐回暖。走进金寨县果子园乡,到处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山下田间,勤劳的村民忙着饲弄着黄金梨树苗,他们有清沟的、打凼的、剪枝的、栽植的、覆土保墒的……这是果子园乡提升“一乡一业”产业脱贫成效,实现“产业兴旺”所带来的直接效应。
据悉,今年以来,果子园乡已运回黄金梨树苗多达26万株,首批10万株已全部栽植完毕,第二批的16万株的栽植也已接近尾声。
黄金梨树何以受到如此青睐?
“2015年,果子园乡党委政府开始尝试着在辖区内推广栽植黄金梨树,白果村村民蔡家胜主动请缨,在佛堂坳村大柳中心村庄流转土地220亩,首批栽植黄金梨2万株,第二年,便喜获丰收,毛收益达50万元,一些群众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便先后栽植起黄金梨树来。”果子园乡党委书记黄大立介绍。
2019年,果子园乡党委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黄金梨产业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举全乡之力培育黄金梨“一乡一业”,力争在3-5年内新发展黄金梨基地10000亩,打造果园之乡。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奖补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村民的积极性,黄金梨树的栽植也从佛堂坳村逐渐向其他村扩展,并形成了燎原之势。
“今年以来,我们村已经栽植了400余亩,整个栽植还在继续。”白果村党支部书记彭作汾指着正在忙碌的村民笑着说,“黄金梨见效快、效益高、有保障,村民们都抢着要栽植,预计全村今年能完成栽植700亩以上。”
“今年的苗子,相对较小,但最迟第三年就可以挂果,并见到效益。”黄大立信誓旦旦地说,“这两年,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做好黄金梨产业发展的跟踪服务工作,通过一系列地措施,不断提升黄金梨产业的社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
据了解,果子园乡党委政府对黄金梨产业发展,有一个非常清晰地规划,首先是成立黄金梨产业发展协会,再由协会统一提供技术培训、注册商标、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开展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地理标识等,最后全力打造电商平台,创新销售运输模式,支持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和农户打造黄金梨集散、物流、仓储、展销中心,完善供应链。
“电商交易平台,我们已搭建完毕,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也已开始规划建设,下一步我们将集中精力开展黄金梨精深加工企业招商工作,多途径解决市场销售问题。”黄大立介绍。
在彭作汾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大户闫彬的黄金梨基地,十几个工人正在栽植黄金梨树苗,那忙碌的场面,好不热闹,其中一个头发已花白的老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叫林兴煌,是白果村的贫困户,今年已经71岁了。”林兴煌老人有些腼腆,“每天能获得100元的报酬,比我在家种地要划算多了。”
“要想实现长效、持续、稳定脱贫,最终还得依靠良好的产业作为支撑。”黄大立介绍,“我们主要通过自主发展、大户带动、吸纳就业等模式,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黄金梨产业,只有困难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形成以产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性发展链条。”
据了解,今年以来,果子园乡仅黄金梨种植就带动贫困户劳动力就业107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白纸棚村的贫困户陈克发是靠种养业脱贫的。“以前,我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每年能收入2-3万元。”陈克发表示,“传统农作物的效益跟黄金梨是没法比的,今年我流转了20亩土地,栽植黄金梨树3000株,准备‘大干一场’。”
“陈克发不是在说大话。”黄大立介绍,“黄金梨在正常年份亩产能达到2000-3000斤,按照每斤3.5元计算,20亩至少能获得14万元的收入,要是遇上丰产,每亩产量能达到6000-8000斤,那收入将更为可观。”
因此,为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实现长效脱贫,果子园乡还推行“经营主体 农户”的模式,每个经营主体链接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从梨苗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控、产品收购等方面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销售问题方面的问题,使经营主体和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脱贫攻坚没有固定模式可依,也没有现成的套路可走,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去探索一条适合我乡的产业脱贫之路,目前,由贫困户栽植的黄金梨树已达363.06亩,2.3万株,黄金梨产业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后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利于贫困户发展黄金梨产业的模式,着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黄大立满怀信心地说。(卫超)
相关问答:黄金首饰回收价格怎么算的?
10年专业珠宝人回答黄金回收(建议收藏)
回收金价是根据国际大盘金价定的,每天都在变化,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手机软件实时关注金价,比如今天金价最高可以到40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二奢回收平台,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84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