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的物业服务
长期以来,大量的公益性、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都是按照定岗、定编等要求,落实专门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近年来,随着水利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新建工程陆续投入运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政策性减收的考验,各地严控财政供养人员支出、强化财政供养人员编制管理与水利工程管理要求落实定岗定编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的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无比艰巨的挑战,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中央已经严令压缩一般性支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需要我们深思,而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压缩成本开支无疑是必由之路。
借鉴房产物业化管理在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推动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是一条可行之路。参见:何为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
水利工程专业性强,物业化管理是否可行?
近年来,浙江、重庆、福建等地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探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发挥市场力量,预期通过市场化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紧缺、专业技术力量不足、运行管理专业化程度低、维修养护不到位等问题。具体而言,水利工程实施物业化管理有以下几点优势。
有效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主体落实难的问题
受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工程位置偏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的难度日益加大。以小型水库工程为例,当前各地小型水库大多委托乡镇或村集体管理,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日常工作多以村、农场事务为主,无暇顾及水库管理,用于水库管理的时间精力不足,兼职管理容易变成无人管理的状态。实施物业化管理改革后,小型水库工程的日常巡查、安全观测、绿化保洁、管理操作、维修养护等工作都委托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企业具体实施,实现了管护主体的具体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顺利实现水管单位编制及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2008年水管体制改革时,为了尽可能降低工程运行管理经费,普遍实行“事业编制+编外人员”的管理模式,编内、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广泛存在,队伍极不稳定。实行物业化管理以后,彻底解决了编外人员合同签订不规范,以及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薪资待遇等方面与编内人员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对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稳定规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浙江省某市水闸工程工程为例,辖区内11座水闸实行物业化管理以后,解除了17名编外人员劳动关系,同时就地与招标的物业公司建立新的劳动关系,落实编外人员身份转换的“无缝对接”,消除了编外人员的后顾之忧,也顺利实现了水管单位编制及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显著降低水利工程日常运行管理成本
在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和严控财政供养人员的形势下,随着大量水利工程的建成投入运行,传统的“新建一项工程、建立一个机构、组建一支队伍”操作模式及定岗定编的管理要求,与当前形势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水利工程尤其是新建工程实施物业化管理,可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数量、降低工程运行管理本。以浙江省温州市综合性城市骨干排涝工程—温州市西向排洪工程为例,按照相关标准,至少需配备18-28名事业编制管理人员。实施物业化管理后,实现事业编制人员零增编,维护运行经费由不少于330万元/年下降到120万/年。对于已有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集中的地区,通过辖区内工程管理总承包的形式进行招标,以规模效应、效率提升等方式也可实现成本的降低。
大幅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专业化水平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工程管理水平不高、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的问题十分突出。以小型水库为例,目前国内小型水库大多靠聘请当地村民负责工程日常运行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水平严重不足,制约了工程管理提档升级。在水库工程管理设备投入不高、企业养人成本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实施物业化管理后,物业公司必然会从系统性提升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角度出发,主动投入建设自动监测、视频监视、远程自动控制等系统,组建培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实施物业化管理小型水库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最终带动区域内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律来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50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