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趋肤拓扑效应(hste)是一种兼具拓扑边界态和非厄密趋肤效应的新型物理现象。自2019年理论提出以来,其机制和实验验证一直是研究热点。以往研究通常依赖于周期性非厄密晶格和全局非厄密分布,且复数本征频率给实验观测带来挑战。
针对这些难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厄密边界诱导HSTE的新机制,并采用合成复数频率激发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机制的核心在于,HSTE的产生并非完全依赖于系统内部的非厄密特性,而是可以通过调节边界处的非厄密分布来实现混合趋肤拓扑态的产生和位置调控(图1a-1b)。研究团队利用传输线网络成功搭建了该模型(图1c),并在实验中观测到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的具有复数本征频率的混合趋肤拓扑态(图1d)。
a. 非厄密边界诱导的混合趋肤拓扑效应;b. 混合趋肤拓扑态;c. 实验装置;d. 混合趋肤拓扑态的实验测量与模拟结果对比
这项研究首次直接观测到非厄密边界诱导的混合趋肤拓扑态,为拓扑激光器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望简化系统设计。混合趋肤拓扑态位置的可调性也为功能性非厄密器件(如位置传感器和波形整形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该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12月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同济大学姜天舒教授、2024级博士生张晨宇和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张若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同济大学程鑫彬教授、姜天舒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陈子亭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php.cn/link/8fdf49df8918609c0e4e1b06f2a0bb10
以上就是同济大学在非厄密物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创想鸟】其它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PHP中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304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