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中的全局解释器锁 (GIL) 自其诞生以来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虽然 GIL 确保了 Python 解释器一次只执行一个线程,从而维护内存安全性,但也限制了并发的可能性。本文将探索 GIL 的演变,从其最初的设计到当前的状态和未来方向。
GIL 的起源
GIL 最初是在 Python 1.5 中引入的,目的是防止多线程同时修改同一对象,从而导致数据损坏。当时,Python 主要用于单核计算机,GIL 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
GIL 的限制
随着多核计算机的普及,GIL 的局限性变得明显。由于 GIL 每次只允许一个线程执行,因此并发代码只能在单个内核上运行。对于需要大量并发的应用程序来说,这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
GIL 的替代方案
为了克服 GIL 的限制,已经开发了许多替代方案: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多进程: 创建多个 Python 进程,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 GIL。这允许真正的并发,但由于进程之间的通信开销,效率可能会较低。第三方库: 如 concurrent.futures 和 multiprocessing,提供了并行和并发执行任务的工具。这些库使用进程池或线程池来管理 GIL,允许在多个内核上执行代码。协程(协同例程): 协程是一种轻量级并发机制,它允许在一个线程内暂停和恢复多个任务。协程不需要 GIL,但它们依赖于手动调度和上下文切换。
Python 3.8 中的 GIL 改进
在 Python 3.8 中,引入了对 GIL 的重大改进,提高了并发性能。这些改进包括:
基于事件的 GIL 释放: GIL 现在可以在事件循环事件期间释放,例如 I/O 操作。这允许其他线程在事件循环处理 I/O 操作时执行。自适应 GIL 延迟: GIL 延迟会根据应用程序使用多线程的程度进行调整。在使用较少线程时,GIL 延迟较长,允许更多并发。
Python 3.10 中的 GIL 改进
Python 3.10 引入了对 GIL 的进一步改进,称为 细粒度 GIL。细粒度 GIL 将 GIL 范围缩小到更细小的代码块,允许更精细的并发控制。这对于需要在频繁的原子操作期间进行并发的应用程序特别有益。
未来展望
GIL 的未来仍然不确定。虽然 Python 开发团队致力于持续改进 GIL,但也有可能在未来版本中完全移除它。替代方案,例如多进程和协程,不断成熟,可能会取代 GIL 作为并发 Python 的首选机制。
演示代码
使用 concurrent.futures 进行并行处理:
import concurrent.futuresdef task(n):return n * nwith concurrent.futures.ProcessPoolExecutor() as executor:results = executor.map(task, range(10))
登录后复制
使用 asyncio 进行协程:
import asyncioasync def task(n):return n * nasync def main():tasks = [task(n) for n in range(10)]results = await asyncio.gather(*tasks)asyncio.run(main())
登录后复制
总结
GIL 在 Python 并发中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问题。随着 Python 对多核处理和高性能计算的日益重视,GIL 的未来将继续受到密切关注。开发人员需要权衡 GIL 的优点和限制,并根据他们的特定应用程序选择适当的并发机制。通过了解 GIL 的演变,开发人员可以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创建高效且可扩展的并发 Python 应用程序。
以上就是GIL 的演变:并发 Python 的不断变化格局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创想鸟】其它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PHP中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221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