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诞生了“雪糕刺客”“文具刺客”“水果刺客”等,史称“刺客元年”。在众多刺客中,必须少不了“我用它的电,它吸我的血”的共享充电宝。
关于共享充电宝涨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作为消费者,依然是意难平。
“太贵了!用不起!”
“充这么点电,就要这么多钱?”
“充电2小时,使用2分钟”。
但是的但是,虽然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但是身处其中的品牌,日子却越过越差。
看看知名度颇高的怪兽充电,现在的股价是每股 0.76美元,相较于 8.5 美元一股的发行价,已跌去超九成。怪兽充电近两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每季度净亏损额逼近 1 亿元。
号称“百年老电”的充电宝也要“没电了”?
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要先来看一下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收入来源。
根据《2020—2021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报告白皮书 》数据显示,共享充电宝们的营收主要来源于“移动设备充电收费”和“充电宝销售”,而充电收费的占比达到95%以上。
可以看出共享充电宝的业务,打法非常“简单直接”,说直白点,就是“卖电”,不过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属于是“成也简单,败也简单”。充电慢、还充电宝麻烦、价格还高的离谱,现在的共享充电宝充其量只能满足消费者的充电需求,距离让消费者满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导致消费者对充电宝品牌没有忠诚度,在手机电量告急的情况下,自然就是哪家离得近用哪家。
其次是关于网点的铺设,也就是竞争当地市场份额
在我开店的时候,经历过“三电一兽(小电、街电、来电、怪兽)”和美团的轮番轰炸,他们为了争取入驻门店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都承诺给我高昂的入场费或者分成。
那真是“宁可卷死自己,也要逼死同行”,大概也是共享充电宝品牌当下最真实的行业现状。
最“悲剧”的是,虽然某一家占领了点位(也只是暂时的),但大部分利润却被我这样的商户拿走,把自己和同行都逼上了“给门店打工”的困局之中。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家店里会出现多个共享充电宝品牌,老板不会跟钱过不去嘛。
最后,当初为了减小资金压力、分摊风险、以及快速扩张,共享充电宝品牌在部分地区推行“代理模式”,现在这把双刃剑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方面是分给代理商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服务的“失控”。代理模式下,共享充电宝价格、计费方式,商户都可自己设置,随意涨价,之前辛苦建立起的品牌形象和市场预期正在被严重透支。
共享经济诞生初期,充满着“便利”“人性化”的高尚感,但是我一直觉得共享充电宝也好,共享单车也罢,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体验升级,也没有给品牌企业建立起竞争壁垒,所谓“互联网+”的技术能力,仅仅体现在结算环节,用了多长时间扣你多少钱,也就别怪消费者评价“价格刺客、服务洼地”。
对了,国内某王姓富二代5年前曾立下flag,这会儿看也是一语成谶了。
作者:Shipley.W 微信公众号:呓术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卢松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111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