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微信公开课,作为一个10亿级用户的产品经理,张小龙4个小时行为艺术般的演讲。
张小龙产品的理解到底高深到了什么地步?
微信当初究竟是如何成功的?
张小龙是如何看待用户体验的?
不论你看没看过公开课,在这里你能找到答案。
“有一次我问同事一个问题,PC 时代,PV 最大的页面是什么?答案是IE浏览器的 404 页面。我问大家,微软为什么不在这个页面放广告呢?同事们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是啊,为什么微软不在这么大流量的地方放广告呢?为什么微信不在启动页放开屏广告呢?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图为搜狗、QQ、360浏览器404页面-
我顺手打开了360、QQ浏览器、搜狗,等等,哪一家浏览器不在404页面做广告?
别说是404了,任何能被利用的地方,这些浏览器都不会放过的,我也想问问张小龙,这是为什么呢?
“微信有 8 年了。想一想,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有多少?你花在最亲密的朋友家人身上的时间多,还是你花在微信的时间多?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告跟他说话。”
微博、百度、淘宝、抖音,人家用户也不少吧,流量也不差吧,加起来用户的使用时间,也不比微信低吧?
人家也有大量的开屏广告,没见用户说,因为你有开屏广告,我们就卸载不用,是不是?
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哪个没有片头广告,每天追剧的人那么多,不得也要看完广告才能看剧?
“其实任何一个大的改版都会带来用户的不满,因为人习惯于自己熟悉的界面,觉得是最好的。我们没办法让 10 亿人来投票决定什么是好的,也投不出来。那怎么才能通过改变寻求设计的优化,让它变得更好呢?这个决策必须遵循好的设计原则。
就像微信 7.0 版本的时候我们内部使用了很长时间,我自己一直在两个版本不停的切换,当我用了一段时间,我不愿意切换到旧的版本去。也许用户一下子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们适应以后也会接受。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产品不停的适应时代,而不是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去改变它。
尤其是 UI 上,我们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但是,我们比如让产品越来越美,符合甚至引导当前用户的审美,而不是落伍于时代。”
用户接不接受不重要,反正迟早会接受。为啥?
因为以我张小龙亲身体验,告诉你新版比旧版好,难不成这个拥有10亿用户的顶级产品经理,眼光会差?开玩笑。
其实你没得选,你离不开,哪怕你再不满意,难不成去卸载微信?然后用啥?
接受现状,用啊用啊的就习惯了,事实就是如此。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给 Pony,开启了微信这个项目。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但是也有很多不真实的传说,比如去过某某寺庙。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
我发现很多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帝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到你的脑袋中的。”
不用你掏一分钱,当你想要做项目的时候,有人、有团队、有现成的资源,上帝给你开了无数扇门,没有张小龙,也会有王小龙,孙小龙。
但是与微信同一个时代的手机QQ,这个团队做了多少退让,其中的故事与辛酸是真正不为人知的,我想当时的手Q负责人肯定有很多话想说。
“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在微信上线之前的一年里,我们把 QQ 邮箱做到了国内第一名,然后在邮箱里面又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漂流瓶等等,包括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折腾的邮箱里面的阅读空间。”
好像忽略了一个前提,首先是QQ做到了社交龙头老大。
然后QQ邮箱有着先天优势,再改善行业痛点、发挥一些基本操作等等,别人搭台你唱戏。
倘若QQ邮箱脱离了QQ,张小龙还会有今天吗,也许混的不差,但肯定不会比今天更好。
“我们后来的很多产品,都有邮箱阶段的影子在里面,比如订阅号、朋友圈。因为在阅读空间里面,我们尝试了各种社交的形式,基于社交的阅读,朋友推荐文章并且可以在下面共同来评论。
但是由于阅读空间在邮箱里只是一个分支,所以它能做的用户量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做到一定的阶段,也觉得这里差不多走到一个尽头,应该去切换一下方向。”
张小龙离开QQ邮箱应该也有8年了,8年里,QQ邮箱还剩下什么了?
当初的那些想法,邮箱阅读空间、邮箱漂流瓶,为什么没有继续走下来?
为什么QQ邮箱团队没有冒出第二个张小龙?是没有人比张小龙聪明?
不,是没有那份跟Pony发邮件的交情和运气。
“我们当时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一个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所以在前 5 个月里面,我们基本上没有自己去推广它,我们只是想看微信这样一个产品对于用户有没有构成吸引力?用户是否愿意自发传播它,如果用户不愿意,我们怎么样去推广它也是没有意义的。我记得从微信 2.0 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它还不是很快增长,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可以去推它了。我们当时特别庆幸做了几个很正确的决定,第一我们没有批量导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动一个一个挑选。第二,在一个产品还没有被验证只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推广它,把这两个事情做对,虽然这个时间会花得长一点,但是这样使得它真正开始起飞的时候,它是很健康的。”
手Q在塞班时代就已经称霸移动市场了,手Q根本不需要做推广。
一方面当时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手Q得益于PC的庞大用户基数,对于移动市场仅仅只是象征性的分流就足以让人尽皆知老少都玩,以至于在当时手Q已经被划分为生活必备的社交通讯工具。
而微信从1.0到2.0,充其量算是一个简约版的手Q,拥有最基础的文字图片+通讯功能。
并且在当时的互联网背景下,张小龙提倡的没有“在线”状态,其实并不被用户接受,用户反倒更喜欢能看到好友在线、离线的手Q,也更喜欢手Q丰富的功能,比如3G手Q的家园等等,所以微信2.0以前,几乎算是小众且鸡肋的产品。
至于没有“在线”状态这回事,到底是后来用户真的认同了?还是说用户没办法,只能被迫接受,只能适应和习惯?
问问2013年当时手Q的产品经理,项目负责人就知道了,看看手Q曾经有一版本模仿微信取消在线状态,结果怎么样?被迫又回退版本的结局。
为什么从微信2.0开始,用户曲线开始增长?
因为在微信2.1版本之前,尽管微信的用户上传了手机通讯录,但尴尬的是,手机里的好友,身边的朋友,没几个玩微信的,甚至很多90后、80后,都不知道有微信,想打通社交关系靠这个根本行不通。
真正的原因是微信2.1版本,开通了绑定QQ好友关系,这是什么概念不用我多说,QQ多大的用户基数,这几乎是等于给微信导流。
我不知道当时手Q产品经理或者说项目负责人是出于什么样原因答应了张小龙,把QQ的好友关系给了才初生襁褓的微信,也不知道张小龙有什么样的手段能打通这一层玄关,但,这个拥有10亿用户的牛X产品经理,张小龙,他做到了,别人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倘若张小龙敢开放微信好友关系,8年积攒10亿用户,这看似铜墙铁壁的竞争壁垒,能坚持多久?
当然,张小龙肯定有他强的地方,因为紧接着就是微信2.3的附近人、到微信3.0时代摇一摇,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打造身边、人与人的社交关系,疯狂拓展用户量。
微信摇身一变,从基础的通讯工具,转变为社交工具,附近人、摇一摇,解决了当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两性痛点,男人女人的那点事,也打开了移动互联网神秘的潘多拉魔盒。
此时的微信势如破竹,用户数量增长极快,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大量的新闻媒体报道,腾讯其他部门的流量输送,一起给微信造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微信已经“养肥”发育神装了,谁也无法阻拦他的成功。
“人们会以为很多东西是正常的,比如开屏广告是正常的、系统推送的营销信息是正常的,诱导你去点击一些链接是正常的,这样坏的案例特别多。如果回到短信时代,每个人手机里面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还要多,可怕的不是垃圾信息更多,而是大家会认为这是正常的。”
用户的认为正常也好、不正常也罢,其实不重要的,就好像微信有10亿的用户,有希望微信可以多一个功能,有希望微信可以少一个功能,微信会听吗?张小龙会听吗?不会的。
至于为什么不会听,其实张小龙一开始就告诉了所有人,以他的产品需求为基准,他理解的用户或者说他本人如果在微信上有什么不好的体验,需要什么新功能,自然就会增加,否则就要“节制”,当然了,这个不是说这样做不好,从结果论来看,微信做到现在,不说已经成功吧,但没失败啊。
道理等同一样,其他APP的开屏广告、垃圾短信,这些用户自然不喜欢,但是作为用户而言,又能怎么办呢?
微信没有骚扰、垃圾消息吗?
我替张小龙问一句:
在座有被亲戚朋友群发消息,检测单向好友骚扰过的请举手;
在座有被朋友圈微商、朋友圈强制推送广告骚扰过的请举手;
其实他们内心想说却又不敢说的一句话是,对用户而言,只要用户没卸载,那就代表能接受。
“在微信很早期的版本,我们就发布了公众平台。这也是微信的一个创新。当时的思考主要是,微信会取代短信,那么短信时代的市场需求是,众多的服务都要通过短信来触达用户,我们取代了它,也得提供相应的能力来覆盖这个需求。但我知道短信、邮件,因为是可以不受控地群发的,这带来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于是想,如果微信提供一种基于订阅的模式,即避免用户被骚扰和欺诈,也让服务可以可控地给需要的人发信息,其实是做一个 C 端和 B 端的桥梁。我还记得当时构思得差不多的时候特别兴奋,跟 Pony 发消息说这样一个机制会多么多么厉害。Pony 说垃圾信息怎么办,我说天然没有垃圾消息啊。”
订阅号没有垃圾消息,可能吗?
家里长辈父母被各种养生保养的虚假信息骚扰过的请举手;
被各种好友助力,砍一刀,拼多多骚扰过的请举手;
被快看,传疯了,不转不是中国人骚扰过的请举手;
从现在来看,Pony在当时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而如今的微信举报功能,其实并不算一个很好的处理解决方案,但垃圾消息是人性深处的顽疾,微信离真正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两年业界的目标变成了所有 APP 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户的停留时长,这个是违背我的常识的。
一个用户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
比如作为一个好的沟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所以微信没有已发送状态,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发完即走。你不用关心这一条消息有没有发出去,有没有发成功,对方有没有收到,甚至不用考虑网络是不是有问题。”
没有发送状态(已读提醒),这也不是微信提出的概念啊,手机QQ、短信也没有啊,这个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但是WhatsApp、钉钉都有发送状态,可以看到已读消息,那用户会有什么大反应吗?也不会啊。
所以张小龙说,通讯工具没有已读提醒,就是提高效率,钉钉说,我不太认同。
“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多少来决定它的时间分配,但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如果我们非要停留时间更长的话,我们当然有很多办法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只会让用户觉得不爽,因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如果非要把他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延续到一个小时的话,只能代表效率降低。”
我想问一下张小龙,
如果用户想要清理一下两百个以上的单向好友,或者想把通讯录的人重新分一下组打一下标签,需要花多少时间?
用户想备份聊天记录,想要排除群聊仅备份好友聊天,一个一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想要退共享单车押金,找几年前的微信支付账单,需要翻多长时间?
张小龙的4个小时,休息 3 次,喝 9 次水,不全是废话,后半段有很多作为真正10亿级用户产品经理高度看到的问题,对互联网未来的见解、对社交产品的理念等等,但我不可能花八个小时来吐槽他四个小时,那样太傻也没有意义。
产品人,应当有自己对产品的见解,你可以学张小龙的态度,他的毅力,做事的魄力,他的坚持,但不能学他的思维,因为你我也没有他的背景和人脉,而张小龙可能在微信的起步之初需要向Pony报告,但现在他肯定不需要向任何报告,他自己完完全全有权做出任何决定,而你我离到这一步可能需要穷极一生。
如果你有资源、有人脉、有团队、有背景、有钱,想做出真正牛X的产品,向微信学习,向张小龙学习。
如果以上你都没有,请先埋头挣钱,研究微信、探索他、利用他、吐槽他、借他的势,成你的功。
来源:雕哥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卢松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110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