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复证明,巨无霸型公司没落,往往不是与同行竞争失败,而是自以为取得天下资源安于现状,不愿再冒险尝试破坏性创新,死于其他“革命性”公司或其他行业过来踢馆的公司之手。一切看似强大、不可战胜的公司,其实与死亡仅隔一天,此乃天道使然,百度、阿里、腾讯也不例外。
10余年前,英特尔被认为最强大不可战胜的公司,尽管遭遇AMD的强力挑战,但英特尔习惯于自我革命,一个腿比你长还跑得比你快的人是不可战胜的,然而ARM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弯道超车,英特尔腿长跑得快是优势,但总会遇到弯道,永远无法预料未来有哪个非常大的弯道上有哪个小家伙会超近道跑到前面。
最先倒下的一定是自己不断犯错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那家公司。
核心竞争力,面临的风险,公司基因,技术趋势和时代变化等角度这些东西,BAT在各自的领域都不缺。如果说BAT明天都要倒闭,不少人认为是在扯淡,BAT三个就目前的地位来看,哪个都不会倒,哪个都不存在能轻易被颠覆的可能,三者的护城河足够宽,足够深,创业创新的力量暂无攻城掠地的能力。对于BAT,核心竞争力、技术趋势、时代变化等可能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管理和公司人才引进。上边说的那几点,只要BAT拥有良好的进取向上拼搏的工作环境,稳定的优秀人才引进渠道,要什么就有什么。老板想不到的,有无数优秀的员工帮助老板想。同样的人才,挥舞小公司资源和挥舞巨头资源产生的价值和效果不可能一样。 “大公司病”如同癌细胞,大公司一定会有大公司病,只是轻重不同。举个例子,当大公司看到外边公司做了个很有前途的产品,那么我们也做吧。怎么做?职业经理人就让自己的心腹带着心腹的心腹去做新业务,甭管懂不懂,能力如何,专业不专业,当然不专业也会号称专业。于是每人官升一级,高高兴兴的去做新业务。然后呢?被外边同类产品揍得灰头土脸,花比别人多数倍的预算,还被揍得和孙子一样。为什么?一帮身患大公司疾病的“老员工”怎么可能做好新业务?专不专业不重要,被大公司磨去了“做事的精神”,满脑子琢磨升官发财的“大公司病晚期”症状的人如果成功,那是人类的倒退。上边这道理谁都知道,能做到领导层又不是傻子,于是学会了人才引进。缺乏创新精神,专业度这些,可以招拥有这些的人才进来啊。反正,有钱。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不同的思想和认知会有激烈的碰撞,不排除有优秀的领导者,以及妥协的新人。但这种人都少,对于大公司来说就是败多胜少,不断浪费资源,早晚有一天会被拖垮。 至于BAT哪个先倒下,哪个公司管理及人才引留上做的最差,就有可能谁先倒下。公司再有钱,有再多资源,引进再多人才。如果低效率浪费资源,人才进来变庸才或者流失。即使辉煌时再辉煌,也逃离不了衰落的命运。
一个经典总结是:
百度解决了人和信息的链接;
阿里解决了人和商品的链接;
腾讯解决了人和人的链接;
搜索、电商、社交,是互联网改造世界的三极,相对Web1.0时代的新闻门户而言,具有强烈的马太效应属性,强者恒强,在这三个领域,最快的人占尽先机,BAT无一不是最早在这三个领域布局的领跑者。
BAT的成功是先行者的成功、创新者的成功、也是互联网大环境下的机遇使然。但这种优势绝对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BAT离倒闭永远只有一天。
百度潜在威胁:入口不再、创新乏力
李彦宏曾在“魏则西事件”公开信中指出:如果失去用户的支持,失去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事实上,百度是最先被唱衰的,靠卖广告成功的百度,缺少了谷歌不作恶的情怀,作为传统PC时代的流量入口,携流量以令天下,让众多商家叫苦不迭的高昂费用,以及收钱办事的黑商业行为,用户受损它脱不了干系。移动时代的到来,百度失去了流量入口的地位,成为众多app中的一个,虽然也积极布局了收购91等一系列的动作,但终究还是在啃搜索产品的老本,创新乏力,和谷歌相比,度娘在情怀上、战略上已经远远落后。再从和腾讯、阿里的对比上,百度也算是创新乏力,这些年百度更多是在商业模式、资源整合上进行创新和调整,对于新产品的研发鲜有亮点可言。再从它的历史机遇来说,谷歌退出中国的确给了百度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但搜索引擎的战争从来都会平静,面对360的挑战,面对谷歌重回中国的威胁,百度很有可能在小白用户和高端用户首尾两端失守。如果搜索引擎模式遭到新信息链接模式的挑战,如果360和谷歌进一步施压,百度搜索逐渐被用户抛弃,就是百度的死期。
阿里潜在威胁:信用危机、政治风险
阿里的市值几乎相当于中国其他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总和,在中国有两种互联网公司,一种是阿里,一种是其他公司。但是阿里一样很危险。马云从十几年前开始,耕耘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通过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三板斧,养出了一个电商金融巨头。阿里巴巴的核心是信用,阿里巴巴实际上在卖信用。但是,雅虎支付宝一案中,已失信于资本市场;天猫整合一案中,已失信于中小卖家;淘宝假货风波一案中,已失信于买家。得罪资本、得罪卖家、得罪买家,只能眼看京东崛起,而京东未来必将成为肢解阿里帝国的决定性力量。阿里囤积了中国最优秀的金融、技术、运营人才,这才是阿里最强大的资产。但阿里可以利用价值观随时开除员工,此外随着公司上市,市值迅速达到顶峰,阿里帝国的中坚力量逐渐撤出,或创业或跳槽。阿里正进入一个稳定运营的阶段,一旦天下有变,大小对手兵出宛洛,夜袭蔡州,马云一战可擒!君忘微信红包乎?另一个危机是马云和政府的关系,这一点很少有人提到,马云能在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政商关系是最重要的一条。但是政商关系是一把双刃剑,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嘉诚历仕三朝也终究仓皇撤退,马云一旦陷入政治漩涡,随时面临成为“第二个胡雪岩”的可能。有阴谋论者认为,如果一定要评估某个公司最危险,很可能是阿里,因为腾讯跟百度没有太大政治风险,只要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阿里就算自己不作死,也许有一天也会死在一纸红头文件上。
腾讯潜在威胁:颠覆创新、资本扩张
腾讯因微信的爆火,维持了高市值状态,在人与人链接的社交领域,腾讯确实做到了固若金汤。微信红包对阿里的挑战,效果远胜来往对腾讯的挑战。腾讯携用户以令诸侯,在AT大战中,一直是进攻态势,不论是滴滴快的的020大战,还是微信来往的社交大战,或者是整合易迅京东的手笔,马化腾之心昭然若揭,二马早视彼此为终生对手。但是正因为微信,可以看出腾讯的内虚。
试想若微信不是自腾讯出,腾讯今日市值几何?在微信起来之前,新浪一个微博已经把腾讯吓得魂飞魄散,人人网在校园的崛起也让腾讯斥巨资打造的朋友网显得无比尴尬,加上后来崛起的陌陌,在腾讯的社交大本营,腾讯受到的挑战并不轻松。或许正因如此,腾讯才慢慢改变了封闭的态度,慢慢变得开放。社交需求是一种最难把握的需求,其中乾坤千变万化,一个新的玩法,一个好的创意,立马就能把一大票用户从腾讯拉走,微信的成功已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这些来自各种不同公司自杀式的挑战尝试,将对腾讯的社交大本营带来多大的挑战?下一波新玩法到来时,腾讯还能否抓住潮流?颠覆只在一夕之间。
在其他领域,腾讯一改之前产品掠阵的战法,变为资本打头阵,完成了从互联网公司向资本运作公司的蜕变,与搜狗、京东等的联姻,变相承认了在这些领域的失败,腾讯的战略收缩正是颓势凸显的表现。但互联网行业终究是产品角逐的战场,而不是资本,在这个行业有钱不一定就好办事,盛大当年四处收购也是一时无二,但当传奇失守,夫复何为?腾讯专注于与阿里较劲,专注于争夺市场蛋糕的份额,必然对自己的蛋糕着力越来越少,而如果一个产品立足的公司丧失产品优势,末日可期。
这些年腾讯的大量模仿之作都风光不再,随着新模式新玩法的到来,腾讯将背负更大的道德压力和法律风险。由于腾讯产品本身已经固化,孔雀开屏露出菊花,很多侧面都将成为对手攻击和超越的弱点。窃以为终结腾讯的将是某一家新公司,一个由年轻人创办的新的人与人链接的产品模式,终将终结这只由一群70后老头创办的企鹅。
期待下一个BA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卢松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108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