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讲,大众的“普遍心理”和“侥幸心理”无疑加重了QQ公众号的“鸡肋”属性,因为没有人花心思无去真正运营QQ公众号了。另一方面,公众号运营成本也是用户考虑的重点。
QQ推出公众号了,你知道吗?你关注了吗?问及周围的同事或者朋友,估计10个人中有1个人知道就不错啦。尽管开放注册之时,引发了企业和自媒体人的抢注热潮,但是各怀私心的欲望冲动不言而喻。实际上,经过了小半年的折腾,QQ公众号依旧是默默无闻,“鸡肋产品”的标签属性愈发明显。
“东施效颦”拖后腿
登录方式上,用户可使用QQ号、邮箱以及手机号三种方式登录。登录完成后,用户需要选择所属的账号类型,即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的主体则分为媒体、企业、个人三种形式。
运营者方面,一个手机号可以注册5个账号;信息录入方面,用户可以填写名称,ID、简介、头像等,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确认信息,系统会提示“审核结果将发送至您的手机QQ”,接下来直接等待审核结果就行;后台管理界面,包括粉丝管理、素材管理、数据统计等项目。
综合来看,QQ公众号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只不过妹妹面向的是QQ用户,姐姐面向的是微信用户。借鉴没有错,可是这种复制般的效仿无异于“东施效颦”。无新意的产品是不会吸引用户的,甚至会引起用户的厌烦和轻视。
QQ用户“含金量”不足
权威数据显示,在QQ群中,90后及00后占比为76%,多以三四线城市学生人群为主;兴趣部落中,90后更加突出,占比58.2%;在绝大多数的部落里,60%的帖子是由90后发起的。与此同时,90后对社交和娱乐兴趣更高,热衷于讨论八卦和生活话题。
与微信用户一二线城市的商务人士相比,QQ用户群的活跃度确实很高,但是所具备的“含金量”却很少。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缺少有格调的认知理念;二是缺少强大的消费能力。如此,一些有品质的公众内容不易被传播,商业价值自然也就不能顺利开发出来。
如果QQ公众号真的想脱颖而出,恐怕还得在等上几年。等到这些90后用户群体真正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方能顺利挖潜消费能力,开发商业价值。不过,在这等待的过程冲,谁能保证不会出现一匹“黑马”来取代微信公众号和QQ公众号呢?更何况QQ公众号本就是一个同质化产品。
“占坑和抢占”大于运营
不管QQ公众号能不能做起来,先注册了再说,是绝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一种是保护性占坑,即对自己原有自媒体品牌的自我保护,毕竟QQ公众号的注册和微信一样,不会一一去核实每一个IP的确实归属来源;另一种则是抢占红利期。依靠微信公众号红利期成长起来的一大批自媒体红人在前,很多自媒体人自然不会放过QQ公众号的红利期。
当然,还有一种侥幸心理:虽然QQ公众号是腾讯的自我抄袭,可毕竟背靠腾讯的社交基因,QQ公众号还是有微弱的逆袭可能性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大众的“普遍心理”和“侥幸心理”无疑加重了QQ公众号的“鸡肋”属性,因为没有人花心思无去真正运营QQ公众号了。
另一方面,公众号运营成本也是用户考虑的重点。以自媒体为例,平台迁移和转换的成本非常大,很多人都在转换和迁移中因为某些原因而失败。最显著的一个案例就是从微博到微信,不少自媒体就是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在微信时期落后。等待他们的一面是微博的逐渐落寞,一面是进入微信的后红利时期,再想进入已经难上加难,而且粉丝们的属性又不相同。
可想而知,运营QQ公众平台面临以上同样的问题。对于商家来说,要比自媒体承受更多的压力。微信公众号的推出,与其说是商家多了一个“营销利器”,倒不如称为一次“互联网教育”。而QQ公众号的诸多地方几乎就是第二个微信公众号,商家们又得接受一次新的“互联网教育。”这种教育明显是商家们吃不消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看不见QQ公众号的未来,内心难免纠结。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部分商家在战略性放弃微信公众号,一方面是玩不转微信公众号的玩法;另一方面是无法提供供应商想要的商业价值,对于中小型商家来说,他们更愿意见到看得见的利益,显然微信公众平台还达不到, QQ公众号更是难以企及。
是不是需要再运营一个QQ公众号?是复制内容还是另起炉灶?已经成为媒体、企业、个人的主要心结,更是QQ公众平台宣传推广的掣肘。如果非要为QQ公众号成为鸡肋产品找个最能圆场的理由,恐怕只能用“生不逢时”来开脱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卢松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107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