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豆瓣和知乎可以算是最广受文艺青年们青睐的地方,而它们在广告宣传上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让人们看不懂。如果不看到最后,你根本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广告。
一周前,豆瓣推出了11年以来的第一个品牌宣传片,主题是“我的精神角落”。这支大胆前卫的广告发布以来,就在知乎、自媒体、以及豆瓣自己主页上引发了各种议论,大家都在试图解读这个广告到底在说什么。
人们对于豆瓣的广告产生了非常两级化的评价,有不少人看得云里雾里,认为它阴郁、抽象、不知所谓,无法产生共鸣,但也有人却非常喜爱,迫切地对它表示认同和默契。
台湾导演罗景壬
男主房间部分道具
New Blance海报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文艺社会’。文艺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一种精神和生活状态,也就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追求。”李三水认为,想方设法打动文艺青年不仅仅是一种市场策略,还是一种市场趋势。文艺倾向的营销不是个例,“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物质文明演进的必然。”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让门槛高、文艺范儿广告了。
不过这样的广告风格真的有效么?虽然豆瓣和知乎的广告引发了不少热闹的讨论,不过其实这些参与者大部分都是平台的资深用户,他们对于广告的热情也许更多是出自对知乎和豆瓣本身的感情,并不一定是因为广告创意本身。若是为了与平台文艺粉丝们建立更深的联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非核心用户或者新用户来说,需要看好几遍、查阅各种解读才能明白的广告未必有吸引力。
就像一位知乎用户 “张梦桥”在评论知乎广告时说:“现代人已经很忙了,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多得可怕,这么个广告,不能清晰说明,不能精准传播,离吸引人‘有意思,看看是什么’又差了十万八千里。”
作者:界面马越
相关阅读:
我是这样看搜狗搜索与知乎合作的
在豆瓣工作三年,实在受不了了!
从数据看豆瓣兴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卢松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107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