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方向、赚大钱的行业、30岁之前赚到1000万……可以看出,随着党中央的一声号召,创业者如雨后春笋一般钻了出来。加上媒体的各种炒作,什么90后霸道总裁,什么两年估值过亿,下海经商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我的脑中瞬间浮现出了这幅画面:
这种现象所带来的无疑是整个社会的浮躁。所以在正式答题之前,首先提醒一句:创业有风险,下海需谨慎!创业的方向绝不代表这个方向创业很容易成功,只能说这个方向平均成功的概率稍高一些。不过大家都懂得,我和马云的平均财富达到了800亿呢~
言归正传,我只说一个横向方向:O2O
你确定你真的了解O2O吗?
有人说,O2O应该就是电商吧?
有人说,O2O不就是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结合吗?
有人说,O2O无非就是把原本线下的渠道搬到了线上去嘛!
O2O实际上是由媒体炒作起来的一个词,现在已经用烂,大有步“互联网思维”后尘的趋势。
实际上,很多人对O2O的理解,对互联网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线上只是新出现的一种销售的渠道,是对线下销售的良好补充。比如:
打车app的出现,是路边打车和电召中心打车这两种传统打车方式的有效补充;
餐饮团购的出现,把线上的流量引入到线下,为餐馆增加了一种提升客流量的方式;
然而,当你翻开硬币的反面,却是这样:
我尝试过用电召中心约第二天凌晨四点的出租车,结果无人应召。而用打车app,凌晨一点分分钟司机电话打过来。现在每次打车我都会习惯直接在手机上约车。
周末带媳妇儿去哪家下馆子是个大问题,要么朋友推荐,要么就近就餐,现在直接把手机丢给媳妇儿满北京城选,不远万里只为吃一顿羊蝎子。
O2O不仅仅增加了一种销售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是消费习惯的改变,根本上会促使企业完成商业模式的升级。这正是互联网的颠覆性所在。
O2O的口号喊了这么长时间,实际上却还处于初级阶段。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竞相砸钱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现在已经开始筹划颠覆衣食住行等传统行业,比如专车,比如外卖。
而诸多传统企业由于对O2O认知错误导致更加迷茫,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如果自己不完成蜕变,等待着的只有别人的颠覆。据我所了解,即使在众所周知的暴利行业——眼镜行业,某国内顶级眼镜连锁品牌陷入了关店潮,14年一年亏损了过去四年的利润。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未来五年之内,“真正”的O2O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也是任何线下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
对于O2O这个创业方向,实际上行业差异化和地域差异化很大。不同行业所采用的方法天壤之别,不同地域所选择的方式也往往大相径庭。所以,网上有人在浙江做服装行业的O2O成功了,并不能说明你在电子行业做同样的O2O也能成功,也跟你在北京做服装行业的O2O关系不大。延续我的风格,还是祭上压箱底的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
大晚上睡觉前,我来更新了。
O2O的前景虽然光明,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得了。大家每天在网络媒体上看到的创业文章多数都是作者为某种目的故意写给别人看的,俗称软文。往往是实实在在讲干货的文章并不能得到很多人的关注,而依靠制造噱头博人眼球的文章却能得到广泛传播。所以很多人,包括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每天只看网络媒体文章,提起O2O就滔滔不绝,谈起互联网就如数家珍,实际上却并不能真正了解O2O。
O2O是一个横向的创业方向,每一个垂直行业都有自己的O2O模式。O2O又是一个重实践经验的行业,鉴于行业和地域的差异性,O2O经验很难在不同行业和地域复制。这里我根据自己对一些行业的理解,总结了O2O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只能作为战略层面的指导思想,具体执行层面的实施工作还需要针对不同行业做细化。
(1)Online
先说第一个O,online,即线上模式。很多人理解线上模式的目的是引流量到线下。实际上,这并不准确。线上模式的目的是吸引并运营粉丝,引流量到线下只是结果。
通俗一点讲,任何一个传统企业都需要客户,过去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企业一般通过电话、朋友介绍等各种途径获取客户,通过定期的电话沟通、上门拜访维护客户关系。而互联网的发展破除了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沟通界限,在线上,获取客户的效率比过去高很多,与客户关系的维护也比过去方便很多。这里的客户就是粉丝。这是线上端对于企业最直接的意义。当你的竞争对手都在线上获取并运营客户,而你仍然依靠线下逐个打电话、依次登门拜访的原始方式,这无异于是用长矛与对手的枪炮在战场上拼杀,结果可想而知。
我遇到过的很多创业者认为,线下有实体店面,再开一家淘宝店,这就算是O2O了。实际上我认为这只能算是伪O2O。为什么呢?因为你仍然没有粉丝。淘宝店的流量是淘宝整个平台的。客户这次登录淘宝网偶然进入你的店铺里买了一件衣服,下一次他想买同样的衣服很可能会通过衣服名称搜索进入另一家店购买。这样的客户并不能成为粉丝,这种模式也难以称得上O2O。这也是为什么10年以前O2O并没有多少人提及,而随着垂直行业电商的兴起,O2O的说法才开始流行起来。
当然,随着技术和理念的发展,线上模式也延伸出了很多其他类型的功能,比如线上试穿、客服等。但是吸引并运营粉丝仍然是线上模式的重要功能。
(2)Offline
第二个O,offline,是线下模式。这是传统企业的护城河,也是O2O的核心。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最大的缺点是缺乏实体体验。没有了线下模式的O2O只是空中楼阁。而其中,产品又是线下模式的核心。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企业所出售的产品需要为用户提供价值,用户为价值而付费。
然而,“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一时间,很多创业者打着“颠覆传统行业”的大旗,以剑走偏锋的“极致用户体验”为噱头,将“节操”扔得满地都是。简单一只烤鸭经过层层包装炒作营销,身价便翻数倍。我个人是很不看好这种模式的,如果产品没有惊天动地极致的口味,一旦用户审美疲劳,还会剩下什么?前一段时间热炒的55度杯终究也瞒不过智慧的知乎网友。尽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稍显过时,但是过度依赖线上而忽略线下产品的模式也不会长久。
所以,在O2O方向上创业,确保线下产品优势极为关键。因此,答主建议创业者尽量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创业,这是答主一直倡导的。
如果你不能在创业初期保证产品上的优势,可以通过收集用户反馈等提高用户参与感的方式不断改进产品,但是一定要以优质的产品作为目标。小米手机创业初期不也是bug颇多么?
(3)2(to)
两个O中间的to,只是个连接词,字面上没有实际意义,然而内涵却很深刻。有人理解成导流量,有人理解成线下支付,而我的理解是——数据驱动。
传统企业中每月、季、年都会生成很多报表用以辅助管理层进行决策。互联网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密度,为获取更多数据的提供了支持。行业O2O的初期,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在摸索前进的。如何防止迷路,你需要一个指南针。而数据分析正是这个指南针。
在实际执行中经常犯的错误是我做了一项工作,但是不知道这项工作是否有效。我发表了一篇跟产品相关的文章,但是好像没有引起多大反响;这几天来电话咨询的用户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我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一种数据思维,做出任何的决定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数据监测来判断决定是否有效,有多大效果。线上和线下需要通过数据进行连接。线上的粉丝运营工作通过数据反映到线下,线下产品的改进工作通过线上粉丝的数据进行反馈。通过数据驱动线上线下的统一协作是保证能够走在正确道路上的关键。
总结:
O2O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据行业特性来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也见过不少所谓全网营销专家,任何一个行业都往同一个模版中套,往往并不合身,不能为用户带来价值。在没有对行业所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O2O,失败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我所接触的就有一部分行业,由于线下过重,其实是不适合通过主营业务做O2O的。
——————————————————————————————————————————————-
评论中有知友提到在有些垂直行业做O2O阻力比较大、推广困难,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屡见不鲜。
近几年中小企业中盛行一句名言,有的知友可能听过:”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
”不转型是等死“很好理解,任何一个传统企业都不想坐以待毙。
”转型是找死“则凸显了传统企业O2O模式变革之痛。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成熟度的问题。
我一直强调O2O的行业差异性和地域差异性。如果将O2O模式变革看作一次升级,那么:
有的行业可能完成了70%,比如旅游行业;
有的行业可能完成了40%,比如餐饮行业;
还有的行业可能只完成了1%。
一线城市行业平均可能完成了50%;
二线城市行业平均可能完成30%;
从行业角度看:
升级进度比较快的行业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线下资产较轻或者可以搬到线上的行业,比如旅游或英语教育等;第二种是产品需求量大且刚性的行业,比如餐饮或打车行业。其中第二种往往会吸引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注意力。
升级进度比较慢的行业一般是线下重资产的行业,比如机械制造等。这些行业缺乏O2O的成功案例,失败的案例倒是不胜枚举,所以才被总结出”转型是找死“的说法。我之前跟一家做月子会所的朋友聊过,我认为他这个行业是不适合将目前的主营业务做成O2O的。不过,还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享受O2O变革带来的红利。有时间再跟大家分享了。
从地域角度讲: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高,居民认同感强,为O2O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一些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中,很多居民刚刚会使用微信,短期内不具备做O2O的条件。
我前面说过,目前的O2O整个横向市场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说两年前做的人是吃螃蟹的人,现在应该是属于一个“后螃蟹”时代。但是未来一段时间这个横向市场的各垂直行业将陆续加快转型升级,如果给这段时间定个期限,我认为是五年。
——————————————————————————————————————————————–
答案发表以来,私信、评论的知友人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过由于临近年终,答主自己事情也比较多,不能及时回复各位知友,这里先表示抱歉。每位知友的私信和评论(除极个别恶意评论私信外)我都会找时间认真阅读并回复,谢谢大家支持!
此外,有很多知友希望我能提供联系方式,进行深入沟通。我个人是很愿意结交朋友的,但也有过很多其他方面的考虑。最后我决定公开微信号,不过会坚守一下两个承诺:
1、诚信待人。答主是山东青岛人,理工男又是程序员出身(程序猿童鞋都是思想单纯的好猿,好么),诚信待人是我的价值观。所以我只希望能够与价值观相同的知友沟通,大忽悠类型请自觉绕道。
2、杜绝暴力营销。看透了网络上和现实中的营销案例,我也深受其烦。现在的互联网俨然已经被营销”玩坏了“。那么首先,我的微信号绝不会以营销为目的,其中不会出现任何暴力营销的文章、图片,因为我不需要靠节操来盈利;所以,我也希望加我微信号的知友也不要对我进行暴力营销,朋友圈刷屏的我一定会屏蔽,直接发微信推销的我会毫不犹豫拉黑。请在鱼龙混杂中保持一份真诚沟通。
本文作者:毛文强;转自:知乎?
相关阅读
如何边工作边创业?
职场“29岁现象”:是继续打工还是创业?
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公司?
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创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卢松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107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