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爆发以后,各国都在关注隐私问题,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绝对老大腾讯居然也因为微信陷入了“棱镜门”,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沉寂了许久的《每日经济新闻》又发布了一篇耐人寻味的报道,其报道居然引用一段“绝密视频”,声称通过360服务器外泄数据而意外“进入”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系统,进而获得用户期货交易等相关隐私信息等等。这样的绝密消息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每日经济新闻》是否是IT市场的英雄,是否以揭露企业不法手段为己任?其实这背后有更多大众所不知道的惊人事实。媒体的公信力来自于公正,而公正本身就意味着立场中立。《每日经济新闻》是否拥有中立的立场?答案也许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在中国媒体的生存模式中,最重要的无外乎广告一环。而随着互联网媒体的飞速进步,传统纸上媒体显出了老态。
更新不及时,消息传播速度慢让传统媒体的广告业务进一步下滑,很多纸上媒体甚至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这本来是市场进步优胜劣汰的自然情况,传统纸上媒体大可认清形势,快速转型,以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环境。但在传统纸上媒体中,总有很多人原有的业务出色,却无法适应新媒体的节奏。这一群人自然不甘心被社会所淘汰,于是他们利用自己坚实的采编素质,换了一个经营模式继续生存。而这个模式就是所谓的绑票索要赎金模式。
绑票索要赎金模式其实由来已久,并不新鲜,但在最近几年有越演越烈之势,就以《每日经济新闻》这家报社为例,有知情人士爆料,在2012年1亿多人民币的收入中,有6000万都是来自于“绑票”所得。这种绑票索要赎金模式无非使用恶意报道对方负面消息,然后通过“敲诈”对方企业来获取收入,这种收入由于基本上是合法的广告收入,很多被敲诈的企业不希望自己的负面消息被无休止扩大,宁愿息事宁人,或多或少出一些费用给这些恶德媒体,所以这种模式也就很轻松地生存了下来。
这种费用有多有少,如果是一些影响力巨大的媒体,这笔费用可能是天文数字,而对于一些小媒体,被报道负面媒体的企业完全可以不予理睬或者只付出少量金钱。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这样的传统纸上媒体而言,其影响力显然不够,所以2012年的6000万元收入其实并不算多。显然《每日经济新闻》对此并不满足,在已经失去了中立立场以后,《每日经济新闻》显然想有更大的进步,让年底的财务报表更为风光好看。
所以绑票索要赎金模式自然同步升级,从单纯的绑票变成了向该企业的竞争对手示好,由竞争对手出资出力,把负面报道做得更加活灵活现,针对性强,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既可能从被报道企业的竞争对手那里获得利益,还有机会从被报道企业那里获取利益,媒体貌似中立,却在中立这个位置上左右逢源,如此盈利模式,岂能受到公众信服?我有理由相信,在这种模式下,2013年《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所做的几次关于360的负面消息,得益者无非大腾讯帝国。《每日经济新闻》是否从腾讯甚至360那里获得不少收入,看看年底的收入情况自然明了。
如果只是出于利益的目的报道负面新闻,可能还不为过,但如果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捏造事实,成为一个企业打击另一个企业的工具,那就不单单是缺乏公信力的问题了,而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每日经济新闻》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揭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卢松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107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