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用户自然搜索流程

[核心提示] 对常见的搜索流程习以为常之后,关于这个流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所以,有时候要往回退一步,从本质的需求出发重新来审视一下搜索的产品设计。

我们经常使用搜索,时间长了就习惯了现在搜索的流程:

搜索——筛选(缩小范围)——找到满意的商品——点击进入详情页,如果没有找到满意的商品就换词继续搜索。

习以为常之后,关于这个流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所以,有时候要往回退一步,从本质的需求出发重新来审视一下搜索的产品设计,这样才能发现那些隐藏在设计背后的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目前的淘宝搜索标准使用流程:

淘宝搜索的标准用户流程

我们认为用户将会这样使用淘宝搜索,淘宝搜索也是按照这个流程进行设计的。

网站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用户自然搜索流程

要点:

用户的每一次搜索都是为了寻找宝贝而搜索。

在搜索的过程中不断缩小查找的范围,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宝贝。

用户实际的搜索流程真是这样的吗?

用户自然搜索流程

标准搜索流程中有一个基础假设,这个假设就是用户的搜索意图是静态的,而搜索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修改查询词,使用各种筛选条件缩小搜索结果范围,直到最终找到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品。但是,从用户调研结果同时结合自身的搜索体验来看,在用户多次搜索的过程中,受之前搜索结果的影响,用户的搜索需求会改变。这样的话,用户在搜索的过程中想找到的就不仅仅是商品了,也有可能是一个可以用来改进下一次搜索体验的建议,比如推荐一个新的相关的查询(不是简单的查询词)。而且用户在搜索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搜索的范围有点偏小了,应该要扩大下搜索的范围,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不断缩小查找的范围。

网站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用户自然搜索流程

要点:

用户在搜索的过程中会不断学习探索,会根据自己的查询词以及搜索结果,不断加深对自己想要的搜索结果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搜索意图也会不断的清晰确定起来。

在意图不那么明确的时候,用户想要的可能并不是商品,而是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建议来帮助自己搞清楚自己的意图。

用户搜索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初始的目标会激发出新的目标,从而就有不同的搜索方向。

搜索的过程并不总是从模糊到清晰,从大范围到小范围的搜索过程,中间也会出现从小范围找不到而需要扩大范围的情况。

当用户明确并确定了搜索意图之后,接下来就是使用标准搜索流程,利用排序、筛选缩小结果范围,最终找到满意的商品。

上面都是理论上的分析,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的产品是怎么做的。 在亚马逊的“所有类目”下搜索“手机”,结果截图如下:

网站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用户自然搜索流程

对于手机这种意图比较宽泛的查询词,亚马逊在搜索结果区的重要位置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查询推荐:相关搜索和类目推荐,这些推荐可以让用户探索的过程更加容易,从而更快速的在亚马逊上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当用户选择一个具体的类目之后,关键词区域就会出现一个面包屑,从上面对于用户自然搜索流程的分析来看,这个面包屑就是为扩大搜索范围而准备的,鼠标一点就可以快速跳到上面的任意类目级别,而且还可以清除掉查询词的约束,变成纯类目的浏览。当用户确定了类目之后,就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左侧区域的筛选功能来缩小商品的范围,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了。

网站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用户自然搜索流程

不仅仅是亚马逊,通用搜索领域的 Google 也有一些例子,比如 新版的搜索结果页上,我发现有些站点搜索结果上面有面包屑,这些绿色的面包屑都是可以点击的,用户可以直接进入相应的分类。

网站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用户自然搜索流程

还有 Google Knowledge Graph 也可以极大的帮助用户从一个搜索结果中去探索跟这个搜索相关的其他结果。蓝色的都是推荐的搜索 query,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去探索。

网站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用户自然搜索流程

总结一下

这篇文章对比了淘宝搜索目前标准的用户流程和用户自然搜索流程的差别,这些差别体现在:

淘宝搜索标准流程侧重让用户找到商品,假定用户的搜索意图是静态的,而搜索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改查询词、使用筛选/排序等功能缩小范围,最终帮助用户找到喜欢的商品。

用户自然流程中,假定用户的搜索意图是动态的,在整个过程中根据查询词和搜索结果加深对想要的东西的理解,从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意图也会逐渐从模糊到清晰,从不确定到确定。

在这个搜索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从大范围到小范围的过程,中间也会有小范围到大范围的情况。当用户明确了搜索意图之后,接下来就是使用标准流程快速定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上了。

从标准搜索用户流程过渡到用户自然搜索流程是大势所趋,很遗憾,我在淘宝/一淘搜索的产品设计上面没有发现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探索式搜索的例子,如果有请大家一定要告诉我,我真希望我是错的。

文章来源:极客公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卢松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1069579.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3日 16:04:10
下一篇 2025年1月12日 21:19:11

AD推荐 黄金广告位招租... 更多推荐

相关推荐

  • 博客来自手机的用户递增

    这是一份博客来自Google Analytics的统计,我博客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手机用户可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递增明显。2010年8月间,仅有50个流量来自手机用户,而2011年9月,已经有1350个流量来自手机用户。从下图中可以看…

    2025年1月13日
    100
  • 为什么百度受国内用户鄙视,而Google不会?

    同样是搜索公司,为什么百度受很多国内用户鄙视,而这种现象却很少发生在 Google 身上?我想这2个比喻加在一起应该能让你对两者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一、百度和谷歌比作两个人在就餐,百度吃相又难看但是实质吃的却很少,而谷歌显得很文雅,最后发现…

    2025年1月13日
    100
  • 不要要求你的用户

    评论中留网址,说废话的评论一律进入黑名单,请不要点击这些人的链接,因为他们会用同样的方式污染你的博客。 以上文字这是我前几天下在评论框图片中写下的话,后来发现有几位博主在其博客中引用了这段话,不过这个方式仅仅维持了4天,我就改成以下文字: …

    站长动态 2025年1月13日
    100
  • Google+正式向所有用户开放

    “你再也不用满世界跟谁要Google+邀请码了”,谷歌今天正式向所有用户开放Google+服务,并且新增了9项新功能,一是将搜索引擎整合到该服务中,同时扩大“Hangout”(聚会)功能,并允许在手机上使用和对外广播。 这家互联网搜索和广告…

    站长动态 2025年1月13日
    100
  • 中科院:360隐私泄露风险的技术研究报告

    360浏览器侵犯用户隐私话题再次引人关注。据《上海青年报》11月23日报道,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主办的“隐私保护”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一份由中科院保密技术攻防重点实验室研究撰写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的技术研究报告》报告揭示:一直以安全…

    2025年1月13日 IT业界
    100
  • 百度怎么样判断网站的用户粘度

    百度不停的提出用户粘度的重要性,最近k站后也给粘度高的网站很大的权重提升,但是,我查看了好多关于搜索引擎原理的书籍,都没有提到如何实现用户粘度是怎么样判断的。很多使用cnzz来跟踪流量的站长都知道,里边可以统计出单个用户点击次数、页面停留时…

    2025年1月13日
    100
  • 360公司的软肋是什么?

    老生长谈的说,产品可替代性什么的无需多谈,因为360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体验遥遥领先。只有一点至为关键:用户粘性极低。 用户相互之间几乎无法产生关系。 说得更开一点,其根基是安全产品,主打的也是安全与客户端策略,除了专为通讯用的客户端或游戏什…

    IT业界 2025年1月13日
    100
  • Android 5.0十大功能预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谷歌毫无征兆的放慢了Android操作平台的开发速度。2011年年底,Galaxy Nexus率先开跑Android 4.0。随后的今年6月底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再度发布代码名为Jelly Bean的Android 4…

    IT业界 2025年1月13日
    100
  • 小米营销的经验分享

    几天前去小米公司参观,和小米负责营销的副总裁黎万强交流了下小米营销上的经验,收获颇丰,分享如下: 1)小米的营销主要自己操盘,包括公关、微博营销、客服等都由自己来做而不是选择外包,有效保证了和用户的零距离沟通,执行力更强。 2)小米的营销负…

    IT业界 2025年1月13日
    100
  • 微信之父张小龙谈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经验心得

    2012年7月24日下午14:20—23:30,我应邀参加了《腾讯大讲堂》的特别讲座,由微信之父张小龙主讲《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的讲演长达8小时20分,是我此生参加过的最漫长讲座。腾讯为此开设17个分会场,同步直播讲座,参…

    IT业界 2025年1月13日
    1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56-6553-516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5300010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