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的西北旺,我们发现小巷里,林立着各种手机小店,进入小店,清一色的智能手机,通过跟店主的聊天,我们了解到小店里五六百的智能手机特别受欢迎,销量非常不错。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群,他们也许收入不高,但是他们也在试图紧跟时代潮流。
虽然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但是他们总会有一部随身携带的手机。虽然他们不舍得买四五千的苹果手机,但是他们可以随心的选择千元及以下的智能手机。虽然他们没听说过啪啪,但是他们总会使用QQ聊天。无疑,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证明他们业已进入了数字化的这张大网。为了了解城中村中人们对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状况,我们准备了这次街访。
1.智能手机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要伙伴。
这些人的生活时间一般较为琐碎,而且他们往往处在一种走动状态下。台式电脑和电视的固定特性,不能更好的满足于他们的零碎业余生活。而平板电脑,我们发现还没有普遍进入他们的生活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陪伴他们的只有身上的智能手机,手机随时随地的特性能更好的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小明(化名),一位16岁的少年,本应该在学校中接受良性教育的他,却早已辍学,成为了一名饭馆服务员。从他嬉笑的脸上,我们总能感受到他那专属于少年派的纯真。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小明有一部三星智能手机,平时他主要在闲暇时间与朋友进行QQ聊天,并且通过微信摇一摇去寻找同龄人。此外,他对明星特别感兴趣,每天都会去查看娱乐八卦新闻。
2.手机包月流量较少,上网环境比较差,wifi已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他们生活的环境,上网环境比较差,主要体现在网速比较慢,即使他们使用的是3G网络。许多网络产品,在他们的网络环境中,反应比较慢,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他们的手机包月流量比较少,基本上是5块30M。虽然有很多人忘了自己的包月流量,但是他们会说套餐中最便宜的那个。在有无线网的条件下,他们也会使用无线网。
3.使用的手机应用比较少,常用手机应用是QQ和微信以及天气应用。
进入卖手机的小店,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幕,很多智能机上都有一个QQ的标志。他们除了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以及玩游戏之外,手机的上网功能也是他们极为看好的。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他们使用最多的网络产品是QQ或者天气应用,微信的崛起一度也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还发现很多用户还是通过手机推送的手机新闻报来获取新闻资讯。
卖饼的大哥,30岁有余,刚买进联想智能手机一个月,每月只开了30M的流量,主要使用智能手机看天气信息和手机新闻报,虽然经常看到周围的年轻人使用微信的摇一摇,但是自己却不知道怎么玩。初次使用微博,也觉得微博像是用来聊QQ的,打开微博的用户推荐页面会直接摇动手机,在他的意识里,也许微博就是微信。
4.引导简单而易操作的网络产品更受他们欢迎。
很多用户的手机上都自带了好多应用,比如QQ、微博和微信等,但是他们却很少玩,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玩。在引导他们进行某些产品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产品过长的新手推荐过程,导致了他们对于产品的认知偏差,甚至阻断了他们的尝试。除了操作简单外,所谓的简单还体现在有关产品提示的上。无论是产品的操作提示,还是产品的说明,都尽量以简单直观为主。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用户更为注重简短而突出的提示,而对于产品中冗长的解释却不会细看。
5.尽量少抛新概念给用户,这些新的概念正是他们的困惑所在。
这主要源于他们的网络经历比较少,即使他们的互联网经验较为丰富,他们对于很多概念的认识也都是来自于自己所熟知的产品。例如很多用户能够理解申请这个概念,却不能理解注册;能理解用户名,却不能理解账号;能理解收听,却不能理解加关注。
修车工小周,是我们访谈过程中,算是互联网经历比较丰富的用户了。他会去网吧玩魔兽,也会在手机上使用QQ、微信,会使用YY语音,会了解互联网产品的服务器负荷。就是这样一位接触较多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仍然对许多以上说的产品概念产生混淆,甚至出现理解错误。
6.不要试图改变那些他们引以为奇的行为,因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建立在他们对于新设备的认可基础之上的。
对于新产品中的很多操作,都不应改变用户那些习以为常的操作习惯。比如智能手机的手动左右滑动翻页,不要在此基础上,还要一味的保持上下手动翻页。也许触摸屏智能机带给他们最新的体验就是可以触摸左右翻页。那些所谓的触摸点击下一页的操作,无疑还是维持了他们使用非智能机时的上下键操作。不要以为一个新鲜的软件就可以抹杀一个新的硬件设备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因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建立在他对于新设备的认可基础之上的。
7.好友关系是陪伴他们使用产品的必要因素,熟人之间的沟通是人之最基础的需求,但是他们也会通过微信建立陌生好友关系。
访谈发现,他们不仅需要好友之间的沟通,亦需要陌生网友的交流。16岁的小明作为饭馆的服务员总是与其他的年龄较大的服务员有所差异,平时上班比较忙,使得他没时间结交饭馆之外的新的同龄朋友,他平时都是通过微信来搜寻同龄群体。现实中同辈群体归属感的缺乏,使得他求助于网络交友。相信在这个群体中,小明绝不是一个特例,而是代表着许许多多外出打工的人。除了这种双向沟通之外,他们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知晓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从他们对于微博的使用目的来看,他们主要是为了关注感兴趣的人,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8.对于新网络产品的试用, 他们首先考虑的可能是流量的耗费,其次是害怕受骗。所以对于新产品的试用,可以考虑敞开让他们试用,然后再引导注册,最后转化为粘性用户。
也许他们不是引领互联网潮流的一批人,但是总是人中的大多数。也许他们的生活,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服务的。他们不像极客一样,时时走在互联网的前端,但是他们对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却抱有极高的热情。他们有内容的需求,也有社交的需求。他们需要查看新闻资讯,也需要跟好友聊天;他们需要熟人圈子的交流,也需要陌生网友的陪伴。我们的产品怎样迅速而简易的满足他们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我们在互联网探索路上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微博UDC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卢松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angniao.com/p/106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