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犯罪影响子女入学合理吗(父母犯罪对子女的影响)

4年前孙某与丈夫韩某到江苏常州打工,女儿今年满6周岁,将入读小学一年级,夫妻俩向当地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办公室提交了入学申请,因韩某未成年时曾犯罪受过刑事处罚,依据当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积分标准,其女儿无法入学。经多方协调,当地“积分办”依法取消了相关扣分,表示将进一步调整、完善积分入学标准,推动积分入学工作更加客观、公正、合理。(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因为父亲曾经犯罪,这名女童便不能入学,如此株连无辜者,让人难以置信。而且韩某犯罪发生在未成年时,根据“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其犯罪记录理论上不会被人所知,当地“积分办”获悉了本不该知道的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并据此不让涉事韩某的女儿入学,如此做法明显违法,必须坚决纠正。

在常州市人民检察院等部门的协调下,当地“积分办”及时对不当做法进行了纠偏,韩某的女儿最终得以顺利入学。此事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对这种动辄株连子女、有悖基本法理的做法保持高度警惕。

或许,当地“积分办”出台上述规定,初衷是为了警示为人父母者要洁身自好,但一码归一码,把本应由父母承担的法律后果强加于未成年子女头上,是对犯罪分子未成年子女人权赤裸裸的侵犯。现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一个最基本标志就是人格独立,罪责自负,不能株连无辜。即使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令人痛恨,但他们的犯罪行为并不是子女所为,在其子女不可能控制或参与自己父母犯罪活动的情形下,更没有理由对犯罪分子的子女进行惩罚,剥夺相关权益。

实际上,这种株连子女入学的不当做法,也直接侵犯了后者的受教育权。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义务教育法》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有依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可见,不论适龄儿童的父母是否犯罪,他们受教育的正当权利都不容剥夺。借口父母有犯罪记录而拒绝适龄儿童入学,显然于法无据。

近年来,部分地方出台的外来适龄儿童入学积分政策,总是有意无意把适龄儿童父母是否有犯罪记录作为重要参考,这大约是借鉴了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限制“老赖”“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的规定,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老赖”欠债不还,如果还允许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相当于是用别人的钱供自己的孩子享受教育高消费。对于“老赖”这种有损公平的逃债行为,不让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并没有剥夺其子女享受国家提供和保障的受教育权,在法理上并无不妥。因此,用限制“老赖”子女高消费的办法,作为拒绝犯罪分子未成年子女入学的政策依据,是对法治精神的曲解,根本站不住脚。

保障未成年人平等公正享有受教育权,不仅关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能因为未成年人父母曾经犯过罪,就罔顾法律红线,随意剥夺他们的受教育权。面对时有发生的父母犯罪株连未成年子女入学的不和谐现象,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解决外来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时,必须恪守法律界线,坚决摒弃株连无辜者的违法做法,确保“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法治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共0人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用户投稿

    集体户口的孩子怎么落户(关于集体落户详细解读)

    2025-3-26 15:34:35

    用户投稿

    国有划拨土地怎么补偿(划拨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标准)

    2025-3-26 15:36:3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