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G1垃圾回收器:新生代回收、并发标记与混合回收机制
本文探讨G1垃圾回收器核心机制,重点解答新生代回收、并发标记过程中的Young GC以及混合回收(Mixed GC)执行次数等问题。
一、新生代回收:全面覆盖还是局部处理?
Young GC是否回收所有新生代区域?答案是肯定的,但其目的并非简单地清除所有区域。Young GC旨在确保新生代拥有足够可用空间,防止内存溢出。Eden区大小并非固定,G1会根据运行历史和系统负载动态调整,以平衡吞吐量和暂停时间,而非单纯追求“软实时性”。因此,Young GC的全面回收是为了维护新生代可用空间,而Eden区大小调整是G1性能优化的策略。
二、并发标记期间的Young GC:如何处理未标记区域?
并发标记阶段可能发生Young GC。如果Eden区域A尚未完成标记,Young GC会如何处理?区域A将被正常回收。并发标记与Young GC并行执行,互不干扰。Young GC只判断对象存活与否,不考虑标记状态。若区域A对象不再存活,即使未标记,也会被回收。这不会影响并发标记的内存布局,因为并发标记会重新扫描存活对象并更新标记信息。
三、混合回收(Mixed GC):执行次数与CSet的动态利用
Mixed GC执行次数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G1MixedGCCountTarget参数(默认8)和堆内存浪费百分比(G1HeapWastePercent)。G1将候选老年代区域数量除以G1MixedGCCountTarget,尝试每个周期至少回收这么多区域。每个周期后,重新评估老年代区域存活性。如果可回收空间仍大于G1HeapWastePercent,Mixed GC将继续执行,直至满足退出条件(例如可回收空间低于设定阈值)。因此,Mixed GC并非一次性回收所有CSet老年代区域,而是分批次回收,以控制暂停时间。
以上就是G1垃圾回收机制详解:新生代回收、并发标记与混合回收是如何工作的?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创想鸟】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