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创母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超5亿元,正式宣告成立,并计划明年完成二期募集,总规模达10亿元。此消息于2024首届复旦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上公布。
大会同期启动了复旦科创投资基金,规模同样为10亿元。该基金将专注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及未来产业等领域,重点投资突破“卡脖子”技术和前沿科技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复旦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校友创业项目。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解冬、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及其他相关领导发表了讲话。
5亿元首期目标达成,母基金正式成立
复旦科创母基金由复旦大学联合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共同发起,旨在依托学校资源,发挥杠杆效应,吸引全球顶尖投资团队,重点关注前沿创新领域,培养“耐心资本”,投资高成长性项目,构建校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
成立一年来,母基金已完成注册备案和首期募集,并组建了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
未来发展规划:打造顶尖科创生态
母基金未来将持续投资,与龙头企业和投资机构合作,建设高水平科创生态圈,绘制“复旦科创地图”,发掘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企业和企业家。 复旦科创母基金董事长孙彭军表示,助力复旦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是母基金的核心使命。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也强调了构建开放协同的科创生态的重要性。
首届复旦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以“构建顶尖科创投资生态体系,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产业化”为主题,搭建了政府、企业、投资机构和高校间的高端交流平台。
多位来自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重要人士出席了此次大会。
F-LAB项目赋能科技成果产业化
大会上举行了多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以及复旦科创母基金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和区校科创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旨在整合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启动的还有复旦科技成果转化创业赋能项目(F-LAB),该项目将为复旦科学家和校友提供“一站式”服务,培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科创公司。 “复旦科创大赛2024”也同步启动,聚焦多个科技创新关键赛道。 此外,“复旦-同济-上理工三校科创联盟”正式启动,旨在整合三校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裘新在大会上表示,复旦大学将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科创母基金和科创投资基金建设,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多位业界专家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成果和产业洞见。 “巅峰对话”环节,多位企业家和投资人探讨了科创投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策略。
从1到3:跨越“死亡之谷”
复旦科创母基金董事长孙彭军介绍了母基金一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123打法”——“主力军”(复旦科创投资基金)、“统一战线”(功能性子基金)和“后备力量”(市场化子基金),旨在跨越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死亡之谷”。 F-LAB项目旨在帮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孙彭军强调,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非鼓励科学家创业,而是鼓励多元化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他希望复旦科创母基金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企业和企业家。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
以上就是复旦科创投资基金启动,计划规模10亿元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创想鸟】其它相关文章!